2月24日,2014年春运落幕。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再创新高,累计发送旅客2.67亿人次,同比增幅11%。单日旅客发送量也创历年新高,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突破800万大关,达到835.7万人。为了让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地如期回家,除夕夜零时,约有22000多辆客货列车在运行,70多万名铁路职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954年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出现“春运”,至今整整60年。大规模、高压力、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春运”从那时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频频使用的一个词。每年有关“春运”的数据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社会的变迁、发展的节点和民生的焦点。
年年春运,年年不同。2014年春运是取消铁道部后的第一场春运。在一个个创纪录的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铁路60年砥砺前行不断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买火车票比以前方便了,火车站没有那么拥挤了,回家返程时间缩短了,绿皮车也有热水暖气了,信息用微信就可以搞定了……
买票取票方便了
节前春运看广州,节后春运看成都。成都铁路局从大年初五起持续10多天发送旅客日均60万人以上。2月17日,记者来到成都火车站,惊奇地发现,站前广场旅客稀少且步履从容,与平时没太大的区别。
买票和候车的人山人海去哪儿了?记者问值勤交警。“都坐在家里打电话、上网了,到火车站就是上车走人!”交警答。
记者在成都铁路局春运办提供的一张《分渠道售票情况表》上看到:春运以来,车站售票窗口售票数只占34%。成都局开设售票窗口近2600个,其中火车票代售点覆盖了辖区内259个县区;自动售(取)票机达到390多台,覆盖了川、渝、黔地级及以上城市所在地车站和部分客流较大的县所在地车站,均为历史之最。
从2012年开始,铁路部门从以前拥挤单一的窗口购票改为实名制购票、网上购票、电话订票三种方式并行。今年又通过启用12306手机客户端、支付宝等手机移动应用,实现购票信息化。自2013年12月23日铁路发售春运车票以来,日均互联网售票达285.9万张,占售票总量的45.4%。
如今,手机、网络购票、就近取票已成为主要购取票渠道。为方便旅客,铁路部门在117所院校安装了自动售取票机,此举被高校师生誉为“新年福利”。在成都,火车票代售点开进了超市。在湘粤两省实现所有乡镇火车票代售点全覆盖。这些代售点主要由民间资本投资建成,此举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查信息用微信了
过去,旅客只有到了车站才能知道火车是否晚点、晚点多少、在哪里候车,为此不得不提前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到火车站等候。今年春运,铁路部门通过优化官方微信功能解决了多年的难题。
“以前只有航空信息才能在家查询,现在通过微信平台就能在手机上查询列车正晚点信息和候乘信息,今后赶火车再也不用慌了,也不用拖着行李到处跑,非常方便。”在广州一家IT公司工作的胡晓告诉记者,他是通过“广州铁路”微信查询列车时刻信息的。
据了解,春运期间“广州铁路”微信除了解答旅客疑难问题,还发布失物招领63期、失物信息逾700条,近200名旅客找回遗失物品,用微信自助查询的旅客达200多万人次,不少网友称:“随身带着火车站真方便。”
广铁集团还携手江苏京海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始发的23组普速客车上,安装了280台列车无线Wi-Fi装置。无线Wi-Fi系统目前有列车影院、旅客资讯、旅行指南等内容,可以查看购票、列车时刻表信息,也可以了解沿途的城市、景点、酒店预订、餐饮资讯等。此外,北京铁路局的微信让乘客可以坐在家里预约上门服务,西安铁路局在管内开行的各车次列车上开展“微信二维码”,旅客可以随时寻求列车帮助。这些,都使人们体验到铁路春运资讯发布的及时、快捷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