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诗意的地下世界
伦敦270个地铁站的五分之一都是保护性建筑,无论是平铺的维多利亚墙,还是有天篷的爱德华时代的站台,以及现代主义的纪念碑等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若仔细观察,不少地铁站有伦敦人用来纪念地铁修建的壁画,如贝克街站,“此站台系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的一部分,特此证明”的站台碑铭,附近还有神探福尔摩斯的旧迹。现代的商业招贴必须艺术并规范张贴,不能遮没那些文物。
在伦敦深藏的地下,有一些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的角落那些被弃之不用的站台。伦敦交通博物馆会不定期向公众提供展览,往往一票难求。如果你恰好乘坐中央线,在托特纳姆法院路站和霍尔本之间,黑暗之中趴到窗户上定睛看,其实能隐约看到原大英博物馆的站台,站台上现在还堆放着沙袋。另有一些遭到遗弃的站台则成了艺术家自由挥洒的舞台。
因为其强烈的文化标志性,伦敦地铁站常常成为电影取景的重要题材。007詹姆斯·邦德动作片《天幕坠落》本来要取景圣殿站,后移师查林十字车站。国王十字车站是6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同时连接了国家铁路系统,既是地铁站,也是火车站。电影《哈利·波特》在此取景拍摄,电影中通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火车便是从国王十字站出发。
伦敦地铁入口的信息提示牌经常会有名人警句、幽默的温馨提示。车厢内不经意会发现各种题材的诗歌这个官方认可的艺术项目已进行了20多年。早晚各一份的免费派发报纸或自带图书、Kindle阅读器成了人们乘坐地铁的消遣。
出生及生活在伦敦的摄影师Paul Baldesare,自1983年就开始在伦敦地区进行街头摄影。他拍摄了一系列地铁作品,并这样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伦敦地铁,是现在与伦敦人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东西,在伦敦工作、生活、旅游的人们都离不开它。它的脉络,如同蛛网般埋藏在伦敦地底深处,纵横交错,把伦敦的各个区域连成一个整体。在拥挤的环境中,乘客来来往往穿行于其间,每个人脸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下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状态的缩影。”
11条线,400余公里,日均载客量300多万人次。从伦敦地铁出现的那一天,就在不断运行的实践和教训里一路进化,不仅是一个运动的载体,更成为想象力不断生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