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面坡站站舍
一面坡站,滨绥线上的一个三等站,古朴别致,清丽优雅。如果不是那些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你一点儿也不会想到,这里已有百年历史。
今天,我们走进一面坡,翻开尘封的岁月,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倾听百年风云中神奇而又厚重的历史传奇——
一面坡,地处松花江南岸张广才岭下,每年落雪期达7个月之久。早年间,这里有一坡常被爬犁碾轧得如墁过的地面一样光滑而平整,因此,当地人称此地为一墁坡,后来逐渐叫成了一面坡。清咸丰初年,直隶人刘禄、山东人李昌盛来到一面坡蚂蚁河流域采参,他们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决定安营扎寨,采矿营生。时隔不久,两人的亲戚朋友陆续赶来,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聚集了100多人。他们在这里男耕女织、打猎捕鱼,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到了清光绪年间,这里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镇。
1895年,这里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沙俄为了实现在中国境内筑路的阴谋,曾派人潜入东北地区非法勘测地形,被当地政府驱逐。到了1896年,沙俄政府诱使清政府签订了 《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的特权,使其侵略的图谋合法化。1897年8月28日,中东铁路开工典礼在中俄边境大小绥芬河合流处的三岔口举行,中东铁路正式开始施工,共设13个筑路工区,一面坡为第十工区。
沙俄政府采取圈地修路政策,野蛮掠夺财富,占有了线路两旁大量的山林耕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得以修筑铁路为生,从绥芬河到一面坡先后就有10万多名中国劳工。筑路的中国劳工被称为黄色苦力,工作条件极其艰苦,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地从事着极其繁重的苦力劳动。中东铁路全线开工后,铁路上的附属建筑也开始加紧施工,绥芬河至哈尔滨间一个个欧式建筑风格的站舍拔地而起。
一面坡站建于1899年,1903年7月正式通车,当时只有5条股道。车站由36人组成,中俄员工各占一半,站长、技术人员均由俄国人担任,每日通过该站的旅客都能看到醉醺醺的俄国人在车站工作。到了下午,俄国人一般都要喝酒饮茶,中国人只能在岗位上工作,工资却比俄国人少很多。
一面坡站是哈尔滨至牡丹江之间重要的补给站,蒸汽机车到站后都要加煤、清灰、上水,整备作业需要2个多小时,因此这里又建起了机务段,修建了5洞15米长的拱形机车检修库,还修建了水塔、水鹤,供机车检修整备使用。当时,一面坡机务段共有机车15台,大多是美国和英国生产的蒸汽机车,也有少数是俄国生产的,第一任段长为别斯道夫。当时的一面坡机务段主要担负高领子及白帽子两个区段的补机及牡丹江至一面坡的客车牵引任务。俄国人有着严格的等级,段里的中层以上干部及技术人员全部是俄国人,中国人只能担当上煤、上水及机车司炉工作。段长别斯道夫是一个留着满脸大胡子、极其狡诈的俄国人,他每天总是在豪华办公室内嘴里叼着雪茄,手里拎着酒壶,隔着窗户窥视中国工人的工作,稍有不对,非打即骂,并克扣工人的工资,工人稍有不从就会被送到俄国护路队。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为代表的沙俄残余势力在中东铁路地区拼凑起“沙俄临时政府”,负隅顽抗。1918年3月,日本提议日中共同出兵西伯利亚;6月,美国提议由英国、美国、法国、中国和日本共同出兵,并在东北聚集了六七万外国驻军,准备由中国进入西伯利亚,支援沙俄政府。俄国布尔什维克散发中文传单,向中国工人介绍俄国国内的斗争形势,宣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重大意义。
由于中东铁路受十月革命影响较早,一面坡地区的铁路工人的反抗斗争意识较强,加之中国五四运动影响,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斗争精神的中东铁路中国工人为了抵制“国际临管”和帝国主义对中东铁路的侵占,1918年至1920年先后参与了中东铁路4次大罢工。为了配合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机车乘务员走下了机车,将机车停在线路上,工务、装卸等岗位的铁路工人也离开工作岗位,拥向铁路俱乐部开展集会,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武装干预,谴责中东铁路当局的欺诈行径,动员中俄两国工人反对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罢工使滨绥线全部瘫痪,各国干预部队积压在哈尔滨和沿线各个车站,有利打击了沙俄残余势力。
一面坡站作为滨绥线上的中间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09年,俄国人在大肆掠夺中国资源的同时,在一面坡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当时铁路以南是中国人居住区,铁路以北为俄国人聚居区,鼎盛时期俄国人达3000多人,仅次于哈尔滨。他们在美丽的蚂蚁河畔建立了铁路疗养院、俱乐部、图书馆。每到夜晚,俱乐部里灯火通明、舞乐飞扬,一面坡地区的俄国铁路高官在这里寻欢作乐。
为了保护中东铁路“国中国”的地位,沙俄残余势力于1920年建立了具有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的一面坡领事馆,保护俄国人的生活及经营活动,俄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犯法中国无权过问,中国人在俄租界犯法俄国人却可以处理。随着中东铁路的运营发展,沙俄残余势力的高官显贵在这里越聚越多,别墅、花园、教堂等俄式建筑在一面坡随处可见。其中,机务段段长别斯道夫的官邸是一面坡最豪华的建筑之一。被称为西大楼的是在一面坡建立的中东铁路护路军松花江支线司令部旧址。当时,司令部司令为捷尼索夫斯基,这支部队有3个步兵连、9个骑兵连,分布在哈尔滨至绥芬河540公里的线路上。他们每天骑着高头大马,以一面坡为中心,沿着铁路线检查线路。
一条铁路,一段国运史。如果说中东铁路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那么,一面坡铁路就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辛酸史、一段令人难忘的苦难史,更是一段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