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延长能一举多得
方便了数十万肥东居民出行,带来的社会效益自然不必多说。在经济方面,阚延长认为,在地铁跟公交之间,大多数居民更加倾向于便捷的地铁。如今,肥东至合肥的公交客流量,日均达到8万人,如果这部分群体转向地铁,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肥东往返市区的客流量,也会随之增长。按照阚延长的说法,如果等到若干年后再“扩建”,不仅会加大施工成本,而且还会让出行问题越积越深。
阚延长告诉记者,在环境效益方面,轨道交通2号线延长之后,能够减轻公交车的压力。200多辆公交车的尾气排放,将能够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如果肥东居民能够方便地乘坐地铁,私家车主在往返合肥时,便有了更多的选择,降低私家车的尾气排放。
市县共建解决资金难题
“从国内的行情来看,修建1公里地铁的费用,大概是4亿-5亿元。折算起来,4公里地铁可能需要20亿元。”阚延长认为,这笔费用固然庞大,但是可以通过市县共建的方式解决。如果考虑到造价高,还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轻轨的方式来替代。
地铁口建智能停车场
市区里的停车难,一直被合肥老百姓诟病。轨道时代来临后,合肥人出行会方便很多。但是,地铁口如果没有配套的停车场,那么“停车难”问题又如何解决?政协委员刘政玖建议,要提前在地铁口规划公共停车场,不能让地铁口沦为新的“堵点”。
近年来,合肥私家车平均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城区现有停车场和停车位已经满足不了车辆停放的需求,尤其是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凸显。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和节假日,城区主次干道和人行道都成为临时“停车场”,造成正常通行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无路可走。地铁时代到来后,各大地铁口又将成为人流集散地,停车难问题不可避免将会出现。
从目前来看,合肥地铁站点停车场规划还有待完善。目前知道的停车场,唯有轨道交通1号线途经的瑶海区,将在地下空间打造成高科技停车模式,建立一个合肥高峰时段的停车场典范。在其他地铁线路的规划中,很少能够看到停车场的身影。刘政玖说,应当借鉴先发城市的经验,在地铁口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可以更多考虑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场。立体停车库与传统停车场相比,占地面积较小,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区的有限空间。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已经确定在老城区大东门古井假日酒店东侧、丝绸公园、老合肥市委(合肥招投标中心)和长江饭店附近建4座立体停车场,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但是,刘政玖认为,随着地铁的新建,在未来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地铁,不能让“停车难”冲淡了地铁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