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比如洪水、地震的时候,IBM智慧的铁路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自动把信息传输到管理人员那里,供参考决策,我想知道这是怎么实现的,这里面比较大的难点在哪里?
邓思凯:其实我们现在在中国以及国外都已经铺设了很多传感器,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把现代传感器技术里面的信息都提取出来,有一个单一的视图。传感器的信息收集起来以后,系统会识别这些信息,进行反馈,这样就可以重新进行排程,比如说加一些火车头、加一些车厢或是让列车员进行安排。
其实这是一个技术自然发展的过程,IBM提出了“智慧的铁路”,使得原来很多实体都变得智慧起来,桥梁变成智慧的桥梁,隧道变成智慧的隧道,过去有的相关技术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对于铁路更加关注,对于铁路的安全性更加关注,就会有新的创新不断涌现出来。在过去以手工为主的流程,在未来就会变成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流程。
记者:罗杰先生,中国铁路这几年以特别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火车时速从每小时180公里发展到300公里,到350公里,您认为目前中国铁路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大困难或者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罗杰:铁路的网络非常大,乘客的数量非常多,在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可以给予关注。
一是旅客服务。旅客的需求今后会更加多元化,多领域。现在民航对旅客的个性化服务已经非常着重了,未来的客运专线怎样为旅客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可能在高速铁路运行里会进行很大的修改,应该会提供从定位开始,到车站,到车厢里的全线的服务。另外,除了铁路网本身的服务,可能还要满足旅客跟民航接轨的需求。假设今天一个国外的旅客,从洛杉矶到北京,想去昆明玩儿,还想去上海玩儿,可不可以通过民航的一个定位系统直接订到火车票?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端到端的服务?刚才提到过OTA(open travel alliance)的标准,如果把中国的需求和标准纳入OTA以后,整个OTA的标准里就有这个,国外的旅客就能从国外看到国内的信息,国内的旅客也可以看到国外的信息。
二是货运部分。未来货运专线出现以后,大量的线路开放给货运,货运提供量就增大了,市场发生变化了,必须要找顾客,找货源,提供更多的服务。所以在货运方面,必须要想到未来货运供给大了以后,怎么样提升市场。
三是“绿色”出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动车,已经不是过去内燃机的机车了,怎么样把事故和火车状况等信息提前通知旅客,组织疏散,或者增加更多的班车,把调度进行优化,怎样能够及时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后续相关动作,这是我们马上可以看得到的,IBM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记者:您刚才说的民航和铁路联运联营,国外现在实现了吗?
罗杰:国外已经实现了。像法国高铁,是可以跟民航联系的。你从air france订座,可以定到法国高铁,从阿姆斯特丹飞到巴黎,从巴黎搭高铁去伦敦,这一段是可以订的,在国外已经实现了联营联运。
记者:这个问题想请教邓思凯先生,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高铁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国外无法想象的。这样看来,你们现在拥有的一些全球的经验,一些美国的解决方案,是不是能够满足目前中国铁路这方面解决方案的需要?IBM在中国的全球铁路创新中心的任务是什么?是不是要根据中国的特色、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来重新搭建或者改善解决方案?
邓思凯:我最近在《福布斯》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是涉及美国铁路方面的,其中讲到美国的技术发展慢于中国,就可以向中国学习,看看中国在铁路技术方面,比如说建立起高速的铁路、更加安全的铁路,还有信号传输方面到底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可以向中国学习。现在中国建立起了高速铁路的网络,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而且这几天我们召开的大会是世界高铁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您可以看到来自全球的跟高铁相关的供应商全部都来到这里,所以我称这次大会就就像是铁路界的一次奥运会一样,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高铁建设的解决方案。
IBM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和中国铁路行业的协作,提供一些全球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中国使用,同时可以帮助中国把这个解决方案推向全球,可能也会推向美国。所以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的任务,一个是协作,另外一个是提供全球的解决方案,并把它出口出去。
专访结束后,IBM还邀请媒体参观了在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上展出的IBM铁路行业最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