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24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浙江』中国首列市域动车组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下线

字号:T|T 时间:2017/4/1 8:21:06  来源:齐鲁晚报   点击率:4687

3月31日获悉,温州市域铁路S1线时速140公里市域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该车可以像地铁列车一样“快起快停”,时速可达140公里,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列市域动车组,它的问世,将有助于打造“1小时交通圈”,也填补了中国市域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

2014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赢得中国首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的车辆供货合同。作为中国首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装备研发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市域动车组的成功下线,标志着示范工程项目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为市域铁路“量身打造”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主任设计师何丹炉介绍,市域动车组是基于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和成熟的A型地铁车辆技术,集合两者优势“基因”,为市域铁路“量身打造”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它既具备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等地铁车辆的优点,又拥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等高速动车组的优势,特别适合市域铁路快速、大运量、公交化、乘坐舒适等运营需求。

据了解,温州市域铁路S1线动车组最高能以时速140公里持续运行,且加减速能力与地铁相当,能像地铁一样“快起快停”,缩短全程运行时间。与地铁的平均旅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0-35公里相比,市域动车组的平均旅行时速不低于55公里,按照大站快车模式平均旅行时速可达到80公里。市域动车组的高速度,满足市域铁路快速出行的需求。

列车采用4辆编组,最大载客量达1328人。每节车每侧设有4对1.3米大开度气密性双向塞拉门,在超员情况下,可以在29秒以内快速完成乘降,适应停站时间短的运营要求。

针对出行距离较长,市域动车组引入了高速动车组的舒适性设计理念。采用高标准的减振降噪和气密性设计,客室噪声低;通过隧道或交会时车内压力波动小,避免造成乘客耳部不适。车体宽度达到3.3米,比A型地铁还宽0.3米,旅客的乘坐空间更宽敞。空调采用“孔板送风”模式,车厢温度更均匀。座椅纵向横向混合布置,最大程度满足乘坐舒适性需求。

车辆采用轻量化高强度车体,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车体重量轻、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列车头部设有“碰撞吸能装置”,按照高速动车组的被动安全标准设计,能够满足车辆在以36km/h的速度发生碰撞时吸收掉撞击能量,保护司机、乘客安全。

该市域动车组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列车的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化,整车国产化率达到了98%以上。

市域动车组还率先引入了新的安全监管模式,由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实施整车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制造、测试、验证和现场的安全评估。温州铁投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越说,基于新标准体系和车辆运营安全的考虑,市域动车组实施整车第三方安全评估,这在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领域是第一次,进一步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水平,良好的先行先试效果,必将为行业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国家示范工程”标志性装备

首列市域动车组下线后,下一步将进行型式试验,预计2018年在温州市域铁路S1线投入试运行。

吴越介绍说,市域动车组作为温州市域铁路S1线“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的标志性装备,与点式ATC信号系统、同相供电、基于TD-LTE的市域铁路通信系统等实现了创新突破。依托国家示范工程,不仅建立了自主化的市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还形成了市域动车组和市域轨道交通成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与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实践,使得市域铁路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将为全国市域轨道交通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打造“1小时交通圈” 助力都市圈同城。

责任编辑:yanwei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10100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759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912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683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1033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725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