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的新奇、惊叹,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近3年的时间,高铁已经逐渐走进济宁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成为历史悠久的“孔孟之乡”融入现代社会节奏的重要推手。
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巨龙”连接北京和上海,是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连的大通道,它串起了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两大都市圈,把多个区域经济枢纽沟通起来,成为一条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华东、华北经济圈迎来了崭新的“同城时代”,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聚集与扩散,也为沿线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据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党支部书记乔元介绍,经过2013年调图后,曲阜东站高峰图开行列车增加到62列,打通了整个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快捷通道,而且吸引了更多的沿线国内游客和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海外游客到曲阜旅游或在曲阜中转,曲阜东站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中转站的同时,也助推济宁旅游走上快车道。2013年,曲阜东站客流量达340多万人次,日均发送量在6000多人次,乘客成分也由启用初期单一的公务、商务、旅游客流,增加了学生、探亲及民工客流。最直接的受益者曲阜位于京沪高铁的黄金分割点,京沪高铁的开通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使之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为实现高铁与区域内交通网络的互通互联,曲阜市投资9.6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孔子文化广场和孔子大道,实现了曲阜东站、曲阜和济宁城区交通的全面对接。
同时,京沪高铁唤起了曲阜跨越发展理念的变化,为做好“高铁经济”这篇大文章,曲阜开始用立足全省、放眼全国的战略思维谋划城市的长远发展,确立了“著名东方圣城、文化旅游名城、现代科技新城、生态宜居水城”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功能定位、高起点城市设计、高起点产业构建,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利用曲阜新区已有的基础设施,以政府引领为导向,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平台,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新城建设为带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项目建设。为了进一步把握高铁经济的“速度脉搏”,曲阜凭借着文化名城、高铁新城的响亮名片,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四大主导产业及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主动走出去“敲名门招大商”,先后迎来了世界500强美国ITW集团、德国大陆集团、联想集团以及香港嘉里、无锡灵山、北京火炬、绿城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集团。区域经济增长的“脊梁骨”
济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和城市扩张期,产业升级与发展领域拓展空间广阔,充裕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具备了承接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基础优势和有利条件。京沪高铁的开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脊梁骨”,济宁市分享了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形成了济宁到济南、泰安、枣庄、徐州等周边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增强了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联系,融入其“3小时经济圈”,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流动,并吸引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向该市集聚,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了经济社会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京沪高铁加速了济宁市与两大经济区的对接融合,凸显了济宁市丰富的煤、电、水、土地、劳动力、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高铁不仅是一种新的体验,更增加了一种出行的方式。济宁多山、多水、多圣人,高铁的开通为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济宁成为旅游目的地创造了良好条件。曲阜东站作为山东6个高铁站中惟一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站点,成为临沂、菏泽、日照及附近地缘和济宁市的客流中心,承载客运转乘、生活消费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客源集聚的功能。此外,京沪高铁与京台高速公路、104国道和日东高速公路等形成的高速交通体系,大大提升了济宁的可进入性,游客的数量和层次大幅度提升,不但优化了来济游客的结构,而且拉动了高星级酒店、商贸交流、会展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巨大的客流还带来了强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和服务消费,直接带动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提升。
2013年,济宁市在500公里旅游圈重要客源地及高铁沿线客源城市举办旅游产品推介活动4次,充分发挥“三孔”、水泊梁山、微山湖等知名品牌效应,整合各类优质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推出了人文经典体验之旅、孔孟文化微山湖风情、水浒故地运河风情及周末游、自助游线路等,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吸引了更多休闲和商务旅游者,成为主流旅游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