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风险控制经验
对于佘才高来说,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层,该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来预防,这是地铁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在,这些方案都成了地铁建设的宝贵财富。
2号线的建设,在国内地铁施工中首次引入风险控制。佘才高介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的风险控制课题组,为2号线找出439个风险源,逐一制定预案,落实专人负责。
同时,南京地铁又推出远程监控预警系统。施工现场建立3000多个监测点,全天监控,数据及时发给后台专家,远程诊断风险。
“我们根据各个路段的特殊情况,拟定了重要的‘看守区’。”这些看守区,佘才高划定了6个,第一个就是元通站,这是一个与一号线的换乘站,怎样穿越一号线是关键,技术含量相当高,而且这里又是典型的河漫滩地质。
第二个就是集庆门站,这是全国软土地基最大深基坑,宽40多米,在软土开挖时,建设方就委托了南京大学岩土工程公司作为第三方独立对该工程进行监测,鹭鸣苑小区15幢居民楼也在其内。对维护、降水等都作了严密的部署,可以说万无一失地计算到位,但仍然造成一幢居民楼倾斜。不过,这在施工方的可控制范围内。
第三个就是汉中门到新街口路段,与城市管网的“亲密接触”,而且遭遇软流塑地带。
第四个就是中山门以东的几站,全是风化岩层,施工全采用爆破施工,但土质分布不均匀,用药、技能都要到位。
第五个就是上海路站的恢复处理,首先要清土,如何防止新回填的土不出现第二次坍塌是关键。
第六个就是三处要拔护坡桩,这也是高难度的。
“在南京建过地铁,全国各地都可以去了。”佘才高半开着玩笑说,因为建完南京地铁后,该历练的手段和风险控制已经全部应用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