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位院士聚集我市,共商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的未来。今日起,中国工程院、重庆市政府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在渝共同举办“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0汽车自主创新”和“2010年中国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论坛”。论坛将持续到27日,期间将举办20多场科技报告大会和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还将与市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从24日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内的35名两院院士,以及近1000名国内专家陆续抵达我市。据市科委介绍,“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0汽车自主创新”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政产学研金相结合机制,促进汽车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将围绕安全、节能、减排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前期自主创新成就的基础上,开展“十二五”期间的汽车自主创新,实现我国汽车跨越式发展,加快汽车发展方式转变。
市科委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重庆召开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是因为专家们很看好重庆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两江新区的兴起,让这座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充满光明。此次活动对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提升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范滇元:科技成果优先投重庆
24日下午5点,重庆下着雨,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拉着行李箱出现在下榻的酒店大堂,虽然充满疲惫,但仍显得兴致勃勃。他说,早上8点多就出门了,有点辛苦,但他对本次科技论坛充满热情。他表示,论坛对重庆汽车工业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推动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将鼓励院士团队的科技成果优先到重庆市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跨越。
研究成果:范滇元曾先后研制1010瓦、1011瓦、1012瓦和1013瓦等大型系列激光装置,并成功地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高压状态方程等前沿物理研究,为产生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陈予恕:重庆将有创新工作站
在助手的陪伴下,7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昨日下午抵渝。他告诉记者,这次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汽车产业基地,科技论坛将支持重庆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提升重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陈予恕说,此次论坛将考虑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内共建多形式、开放式的院士创新工作站,为具备条件的大中型科技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提供支持,为企业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活动。
研究成果:陈予恕40余年来完成了重要国家项目20余项,结合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设计研究,发展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并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的现代设计和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和重大的经济效益。
钟万勰:我国高铁全球领先
搞科技要学会“庙算”
著名计算力学专家、78岁的中科院院士钟万勰看上去精神矍铄,一点不像快满80岁的人。听说自己显年轻,他哈哈大笑,“在科学这个领域里,我还是小弟弟呢!”
钟老来重庆已有七八次了,他表示,很怕遇到重庆堵车——昨天下午2:40离开机场,4点才到北滨路的酒店,“嗯,这还算快的,堵车是全国每个城市都存在的难题!”他认为,各个地方应对交通拥堵出台了各种政策,收取拥堵费也好,设置单双号出行也好,最关键的解决办法是从整体上规划好道路交通,让交通系统更加优化。
钟万勰爱读《大国较量》
钟万勰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大国较量》,这是他最近爱看的一本书。“技术的自主创新对国家的强大太重要了!”他举例说,我国某机械厂在进口一台机器时,得知这台机器的售价本来只有一两百万美金,但卖给该机械厂时要价3600万美金,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后,最后以3000万美金成交,这就是我国不掌握核心技术吃的亏。
他还爱读《孙子兵法》,他引用了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他说,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经过充分考虑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对于技术创新也一样,都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凡事必须动脑筋先想一想,如果莽撞行事必然碰壁,因此我们要学会“庙算”——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就是中国科技的“庙算”。
高铁比汽车飞机安全
近年来,钟万勰将很多精力投入到高铁领域。他介绍说,2005年开始,我国开通第一条从北京到天津的动车组时,依靠的是进口。“现在经过5年的发展,我们在高铁领域已经全球领先!”他说起来满是自豪。据悉,目前我国高铁的平均时速在350公里左右,而前段时间的试运行则冲出了486公里的时速。
“很多市民都担心高铁的安全问题,其实这是不用担忧的,和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相比,高铁是最安全的!”他表示,能进入运行的高铁都是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的,运行的速度也是在安全范围内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乘坐,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速度快了,就不安全了。
研究成果:钟万勰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研究与应用,他结合我国国情,发展了多种先进软件技术;在群论、极限分析、参变量变分原理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并组织开发了多种大型结构分析系统,对推动计算力学在我国工程界广泛应用起了重大作用。他在学术上的成绩深受钱学森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