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磁悬浮项目推进的同时,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也在低调地推进。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透露,我国即将在北京S1线和深圳8号线上同时进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示范运营。
18日在常州举行的“轨道交通: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论坛上,周干峙称,最近对中低速磁悬浮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审查,“大家一致意见认为在中国磁悬浮技术已经成熟了,现在已经决定,在北京跟深圳两个城市首先选用这个技术,建两条磁悬浮线路。”
积极推进试点
此次审查是指上个月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北控磁悬浮公司联合建成的唐山1.5公里试验线,以及第三代实用型磁浮列车通过了技术审查验收。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焦桐善透露,接下来在北京和深圳进行的试点,不仅线路长度将从1.5公里延长到20多公里,而且磁悬浮列车将从2节编组加长为6节编组。北京S1线到门头沟石门营,全长27公里。规划中的深圳地铁8号线,从国贸大厦到小梅沙,全长约25.9公里。
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国内不少城市与他进行了接触,对此技术产生兴趣,但还要看北京和深圳线路的示范运营结果,成功的话,就可以进行商业推广。
焦桐善对记者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适合城市内的交通,单方向远期高峰每小时的运量在1.5万~3万人次。按照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到底有多少城市适合建中低速磁悬浮,焦桐善表示还不好说,还要看深圳和北京的运营情况。要看能耗是不是适合,“如果耗能太大的话,还是有问题的”。
不过他也表示,接下来会积极推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试点工作。
中低速磁悬浮突进之路
事实上,时速最高100多公里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在与高速磁悬浮共同发展的岁月里,高速磁悬浮的“光辉”一直掩盖了它。
1992年,原国家科委正式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八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电工所、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主要研究对象是低速磁悬浮列车。
1999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长沙建设了磁悬浮列车中试基地,建设了一条204米实验线和一辆全尺寸的CMS03磁悬浮列车。2001年11月25日,CMS03磁悬浮列车系统通过了中试评审。但此后寻求更长线路检验的努力却一一落空。比如曾经试图在八达岭建造全长2.1公里的中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旅游运营线,以及在昆明世博园内修建一条长约2公里的观光旅游示范线。
而与此同时,位于上海龙阳路地铁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却已经建成并开通运营,成为上海一景。直到2006年7月1日,北京控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唐山试验线动工,轨道全长1.5公里。
常文森告诉记者,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造价和轨道交通相比很有优势。比如轨道交通的造价是7亿~8亿元/公里,而中低磁悬浮只需要3亿元/公里。
对于许多人关注的辐射问题,周干峙称,测试结果显示,在车上的辐射甚至比打电话、看电视的辐射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