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的长沙,中国首列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这里开通试运行,中国人贴地飞行今朝梦圆。
上午9时许,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牵头自主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从长沙高铁南站出发,一路上,其离开地面约8毫米象风儿一样轻轻掠过居民区、工厂、桥梁、乡村,不断向前飞驰,期间经停榔梨站,约20分钟后抵达长沙黄花机场站。
谈到长沙中低速磁浮交通得以顺利开通试运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认为,从列车研制、到线路规划、施工,再到试运行,是湖南敢为人先的智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中国中车在湘产业集群技术产品的保障,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学、研、用的整体实力,才使得空铁一体化立体交通的梦想,在湖湘大地成为现实。
周清和介绍,此次投入试运行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国家磁浮中心等单位,依托近10年的技术积淀基础,历时一年多系统集成,成为中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
记者从中国中车研制磁浮的首席专家彭奇彪处了解到,该型列车为3辆固定编组,由1辆不带司机室中车(M车)和2辆带司机室端车(Mc1车和Mc2车)组成,长、宽、高分别为48310、2800、3700毫米,轨距1860毫米,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最大载客约36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指出,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列车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主机企业及其产业链,攻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集成技术,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悬浮系统、适应1860mm轨距的悬浮架以及高可靠性的整车电气系统。其填补了中国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的空白,在世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居于一流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显著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车辆有超过1万个零部件,涉及机械、电气电子、控制、计算机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收益等特征。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湖南省内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材料加工、轻量化车载空调等多个配套新产业的发展,助推了湖南省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
据彭奇彪介绍该型交通系统列车的优点:一方面,其由于没有轮轨的摩擦震动,时速80公里运行时的噪音仅为约70分贝左右,可以做到车辆从楼宇窗户10米外穿过而楼内的人员不易察觉;其最小转弯半径只有50米,仅为地铁的二分之一,非常适合在市区内建筑间穿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拆迁;其爬坡能力强,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爬上2层楼的高度,而一般的轮轨交通最大爬坡能力仅为其二分之一。另一方面,该型交通系统总成本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公里,远远低于地铁交通系统的总成本,在城市,其将成为地铁交通以外的新兴轨道交通工具。
至于民众最关注的所谓辐射问题,经过国内外的权威检测,车内能满足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用,而车外按照1、3、5米的距离,辐射值分别比日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电动剃须刀还要小,而到了10米距离,其辐射量完全淹没在环境背景中难以检测。
这些优势为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现有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做到和谐统一提供了技术、产品、运用基础。目前,该型交通系统已经吸引了国内外超过10个大中城市的持续关注,这成为中国继轮轨高铁之后,又一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可为全球相关城市客户提供一种具有绿色智能、环境友好的新型轨道交通方式。(颜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