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09月21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多个车站成为线网之最

字号:T|T 时间:2010/8/20 11:47:41  来源:广州地铁   点击率:1924


距亚运会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广州地铁施工调试也进入冲刺阶段。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二/八号线进展很快,各个车站渐露真容。

风格沿用一站一色,装修首重经久耐用

在此前开通五条线路的基础上,地铁二/八号线是更人性化、更具创新、更特别的新线。据建设总部车站设备部副经理黎浩晖介绍,二/八号线是在现有二号线基础上进行拆分,所以在设计风格上仍然沿用了二号线“一线一景、一站一色”的方式,既体现了全线的协调和谐,又增强了市民对线路的识别能力,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和更精细化的施工给市民们打造更精致的出行环境。

“材料选用上,我们追求经久耐用。”黎浩晖说,仅对车站公共区和人行通道等与乘客直接接触的地面,墙面部分,采用耐高温、耐磨、耐久、防滑、耐腐蚀、易清洁的装修材料进行必要的装修。车站所采用的装修构造保证安全、合理、牢固、耐久,并具有抗震、抗相应风荷载和抗列车振动的能力。“全线车站基本不做多余的装修。”

不过在共性中二/八号线也寻求着自身的个性。在线网图上,二号线与八号线在线“色”上面进行了区分。车站导向系统及广告系统,还结合装修概念设计体现本线的特色,与整个车站装修设计相互协调并形成统一的整体。

出口加密飞顶加多,交通接驳更加畅顺

据了解,广州地铁在今年开通地铁二/八号线的便民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在硬件上更加完善和实用。

一是出口普遍加密。地铁公司介绍,每个地铁车站多开出入口是广州地铁的最大心愿。在二/八号线建设中,地铁公司尽最大努力,克服因规划红线和征地拆迁对出入口建设带来的种种困难,车站出口建设取得可喜成果。至目前最新情况,全线19座车站设计的72个出口中,按时开通有60个,6个由铁路部门负责修建的出口预计也能按时开通,剩余6个争取年底开通。出口一次性开通率达到92%,平均每站按时开通出口超过3个。其中,广州南站出口最多,达到13个。

二是飞顶尽量加多。据了解,受规划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限制,地铁出口飞顶安装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乘客的需要。“不过二八号线出口的飞顶还是尽量加多了。”黎浩晖介绍,在地铁公司的努力之下,在按时开通的60个出口中,其中40个均装有飞顶,“我们从最大限度地保证雨天乘客使用出入口楼梯和自动扶梯时的安全,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三是各类交通与地铁接驳更畅顺。据了解,地铁公司将连同交委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与地铁车站的接驳,完善各类私人交通工具(私家车、自行车)与地铁车站的接驳。该措施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时间成本。尽量减少市民从公交站点前往地铁站的步行距离,方便市民搭乘。地铁公司表示,在江夏站,白云文化广场站,白云公园站,飞翔公园站,南浦站,南洲站和新港东站,均有计划在附近设置汽车停车场,方便市民停放车辆后乘坐地铁。而在嘉禾望岗、黄边、江夏、萧岗、白云文化广场、白云公园、飞翔公园、越秀公园、纪念堂、市二宫、江南西、江泰路、东晓南、洛溪、南浦、会江、同福西、凤凰新村、宝岗大道、晓港、鹭江、赤岗、新港东、琶洲等站,出口附近更是增设自行车租赁点,方便市民采取自行车加地铁的方式出行,提供和满足市民多渠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需要。

四是售票设备更方便耐用。二/八号线上的自动售检票设备上有不少新变化。黎浩晖说,闸机乘客显示器上增加了防爆膜,更耐磨损,更美观大方;另外,由于线路增多,自动售票机乘客操作显示器也增大了,显示线路、票价、车站的图像增大,更便于乘客观察线网图、点选线路及车站。状态显示器增加了“黄”色,对乘客更加直观显示设备状态;所有车站设备内存增大,设备处理能力增强,乘客购票、进出站的速度加快。

[1][2]

责任编辑:weiyun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9901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501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648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467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0792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484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