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在运营9条共266公里的地铁线网中,客流强度全国最大,运营安全指标仍然达到世界第一,受到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充分肯定。而创新,则是广州地铁不断发展的动力。
31日上午,由广州地铁集团牵头7家单位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广州地铁正式启动,成为全国轨道交通行业中首个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广州地铁表示,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主攻“安全”方向,围绕广州地铁开展24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使广州地铁安全运营水平更进一步。
广州地铁牵头建设
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丁建隆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实验室在组织架构和技术实力上,将采用“1家牵头,7家联建,N家协同”的“1+7+N”创新模式,由广州地铁集团一家单位牵头,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学等7家单位联建,并根据不同的课题需要联合N家合作单位进行研发。“1+7+N”模式从企业和国家需求出发,整合高校、研究单位、生产厂家和应用企业,将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成开放的创新平台,形成“用产学研”一条龙,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国家工程实验室还组建了由国内外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为纽带,聚集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弗雷德·塞泊、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及钱清泉等、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罗伯茨·克莱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任西尼琴·吉·佛及国家轨道交通领域专家贾利民等国内外专家的技术支持。
实验室主攻“安全”方向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迅速增加,运送客流规模急剧增大,路网结构更为复杂,加上安全因素及反恐形势上的挑战,如何在线网环境和快速运行条件下保障轨道交通列车运营安全,已是世界各城市共同的考验。记者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大会上了解到,实验室将科技攻关的方向放在“安全”上,并将重点开展系统安全设计、列车运行安全评估、应急救援和处置、大客流应急疏散、贯穿全生命周期的RAMS动态监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科研项目有哪些?
根据广州地铁的初期建设规划,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与联建单位和合作单位联合成立3个专业研究中心,以及15个技术研究平台,重点开展24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当中包括:
开展“信号系统故障预防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
通过研究解决信号系统软件功能测试、系统可靠性测试、故障模拟测试等技术难题,预防信号系统故障;
研究“道岔及信号转辙机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系统”
研究道岔及信号转辙机工作状态提取、识别和趋势分析技术,开发相关的状态感知系统,快速判断设备异常、实时预警,实现在线状态监测与评估;
开展基于太赫兹成像及波谱分析技术的地铁安检系统研究
解决典型地铁禁入危险品的快速识别技术难题和大客流状态下的人工探测等导致的低效问题。
什么是RAMS?
对于客流量庞大的地铁产品而言,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尤其重要。这四性中,安全性比较好理解,那其他三性指的是什么呢?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带来的影响;维护性工作主要分为预防性维修及修复性维修,大部分修复性维修属于故障发生后非计划性的处理工作,但若能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把较易发生故障的地方设计得容易修复一些,将可大大减少修复成本及维修等待时间;可用性则代表产品可用的时长(寿命),与可靠性、维护性等因素成正比关系,可靠性好、维修性好的轨道产品,可用时间就越长。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RAMS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广州地铁,广州市民有望成为RAMS项目发展成熟后的第一受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