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起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施行,为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注入一剂“强心针”。陕西省一大批项目已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公私合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社会资本进驻的热点领域。
民间投资登上“新大陆”
根据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公告,民资可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投资或运营公共事业,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领域,总投资达1.97万亿元。
进入6月第一天,国家发改委一纸《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再次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铺平道路。其中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涉特许经营者合法的经营活动,特许经营者有获得补偿权和优先续约权;鼓励金融机构与参与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制定投融资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意味着民间投资登上“新大陆”。
60个PPP项目闪亮登场
2014年,陕西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拿出39个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建设和运营中,涉及总投资额2700亿元左右。其中,多个公共领域的项目尝试了PPP合作模式。这是陕西省进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试水,也体现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黄金区域的陕西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表现出的极大热情。
20多天以前,在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推介会上,首批60个项目集中亮相,估算总投资1536亿元,涉及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五个领域。西安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安康机场迁建项目、陕西省引红济石调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率先引入社会资本“闪亮登场”。在这60个项目中,基建项目占比最大。高速公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类项目11个,估算总投资7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