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再提速。随着海淀山后线、16号线、S1线、西郊线等8条地铁新线近日同时启动,北京在建地铁达到15条。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运营总里程将从现在的336公里增加到600公里以上。
兔年大年初三,地铁8号线二期北段的工地已经一片忙碌。“往年通常歇到正月十五以后,今年形势不一样,各工地都动员工人们晚走早回,甚至不惜为家远的工人买往返机票。”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第一项目中心副总经理何庆奎说,为了让这段地铁年底提前通车,这个春节工人们只歇了三天。
这只是北京地铁建设快马加鞭的一个缩影。轨道交通建管公司采取增加资金、人员、机械投入的方式确保按期通车,不仅各条新线倒排工期,连各个重要节点的推进计划也一一细化分解,并建立工期分级预警制度,一旦出现计划延迟,将按照不同级别立即启动相应补救措施。为防范风险,地铁项目新开工的标段,要求尽快配备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纳入全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监控中心。
8号线原计划1600人左右的施工队伍,为了让市民早日享受回龙观东大街至森林公园站的地铁出行,日夜奋战在工地的建设者增加到了 2200多人。年底,这段10.7公里新线将与奥运支线贯通运营,成为直接与地铁10号线衔接的南北向重要通道,缓解目前13号线的拥挤状况。
同样将提前到年底开通的9号线南段,工期比原计划压缩整整一年。这段新线南起郭公庄,北至北京西站,将部分解决房山线乘客换乘市内交通的难题,也将为北京南部地区大批进出北京西站的旅客提供出行便利。“今后,地铁新线分段开通运营将成为常态,成熟一段开通一段,最大限度疏解城区交通拥堵。”轨道交通建管公司高层表示。
未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的庞大轨道交通网将会给北京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表示:“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步行不到1000米就能到地铁站,轨道交通日均客流将从现在的600万人次增加到1000多万人次,承担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一半。”
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副总经理梁平则认为,轨道交通600公里总里程的大规模网络化运营后,乘客去往目的地换乘路线的可选择性非常多,客流分布会更均衡,车厢的拥挤程度将比现在低得多。尤其6号线的运营,将大大分流地铁1号线的压力。
据透露,在“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 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上,城区地铁线网拟进一步加密。如8号线三期可能从美术馆继续南延至永定门一带,昌平线可能延伸至积水潭,2号线和10号线之间可能新增北三环线即12号线……到目前为止,中心城区地铁线网加密总体规划还在研究。但近日启动的8条新线中,北起苏州街、南至丰台榆树庄的16号线,已经成为率先实施的第一条城区加密线路,总里程23公里,将成为继4号线、5号线之后,北京又一条纵贯南北的骨干地铁线。
对话
希望更多市民绿色出行
记者:“十二五”末,北京交通客流量预计会达到多少?
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按2015年常住人口2000万至2200万的保守估计,2015年北京日均交通客流预计会达到5400万至 5900万,目前是日均3500万至4000万的水平。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将从现在的7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1公里,换乘量也大幅增加,交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
记者:目前北京交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李晓松:近年来,在城市化、现代化双重动力的推动下,我市交通出现了与其他国际大城市一样的拥堵问题,交通出行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人们应更多依靠集约型、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出行。
记者:绿色出行的具体调整目标是什么?
李晓松:“十二五”的目标是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从2010年的40.1%提升到50%左右,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小汽车出行比例希望从现在35%左右降低到25%以下。
记者:公共交通系统如何吸引私车车主?
李晓松:“十二五”期间,将优化公交换乘体系,地铁新线与配套接驳设施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地铁与公交、自行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便捷衔接;既有地铁要进行改造提高舒适度,压缩发车间隔,今年重点研究1号线地铁列车改7辆编组的实施方案。同时,北京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也将从294 公里增加到450公里以上,提高公交车高峰时段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