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地铁运营公司将可能在海外发债,以支持成本高昂的扩建项目。”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6月25日发布的题为《中国地铁公司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的报告中如是表示。
据地铁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就在不久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京投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海外发债的地铁运营公司。2014年3月,该公司发行3亿美元五年期优先无抵押票据。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吕岚表示:“我们认为其他地铁运营公司很有可能会效仿京投公司,进行海外发债。这可能有助于中国地铁运营公司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扩大投资者基础,并降低融资成本。当前国内信贷较为紧张,利率偏高,海外发债的意义因此更加显著。”
吕岚分析称,地方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持有地铁资产,承担着地铁扩建和运营成本。鉴于地铁项目投资规模巨大,且地方政府债务已处于高位,相关财政负担可能令地方政府越发难以承受。
标准普尔预计,截至2020年中国新建地铁线路所需投资可能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000亿美元).
“我们认为,地铁运营公司将不得不上调目前的低票价,从而使得运营收入至少可以覆盖运营成本;票价上调仅仅是时间问题。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地铁运营公司都遭遇经营亏损。此外,地铁经营的公益性和低票价也可能令民营资本却步。”吕岚称。
此外,该报告指出,地铁公司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扩大资金渠道,例如在地铁沿线开发物业项目,又如出租站台零售摊位及列车和站台广告位,以及从提供覆盖地铁的电信和宽带服务获取收入等等。长期而言,这些地铁相关或衍生业务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现金流,并产生合理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