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遇水便坍塌、失陷,大大增加了穿越黄土高原的铁路隧道建设的难度。在兰渝铁路242座隧道中,约10%为黄土隧道,建设者们针对湿陷性黄土运用良方,确保兰渝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兰渝铁路主要穿越黄土高原、秦岭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均遇到不同方面的地质难题,湿陷性黄土带来的变形,是甘肃省境内兰州枢纽至渭源段的主要问题。
胡麻岭隧道为兰渝铁路出兰州后第一个最长的隧道,总长度达13.6公里,其地质构造主要为湿陷性黄土,雨水侵蚀后极易发生坍塌、下沉,造成隧道变形。“我们主要采用三台阶21天开挖法,在隧道还没开始变形前,用钢筋、混凝土将其固定为圆形。”兰渝铁路工程项目部一工区副工区长、架子队队长阚裕达告诉记者,这种做法要比正常的速度提前近20天。目前,这种方法在兰渝铁路黄土高原段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古迹坪隧道面对同样的地质难题,工程引进了喷锚机械手,边开挖边进行混凝土的喷涂并快速将其固定,大大提高了隧道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优化了隧道作业的环境,减少了粉尘的排放。但由于喷锚机械手成本较高,目前在兰渝全线,还未得到大范围普及。
胡麻岭隧道和古迹坪隧道的做法,是兰渝铁路中应对湿陷性黄土的典型代表,由于技术相对成熟,黄土隧道的建设虽然难度较大,但工程建设一直进展顺利,胡麻岭隧道开挖工程已完成50%,将于2012年初全部完工。古迹坪隧道也将在2012年底完成,黄土高原段的其他隧道也将按工期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