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吉林』长吉城际铁路力争年内建成运行

字号:T|T 时间:2010/7/3 14:31:40  来源:城市晚报    点击率:2714

昨日,长吉两市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吉林市举行。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市进入了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长春市市长崔杰,吉林市委书记周化辰,吉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曲国良等出席了当天的签约仪式。

合作机制: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

两市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成立由两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由两市协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两市轮值,一般每年举行4次,也可由召集人协商不定期召开。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构,负责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协调落实和日常工作。

基础设施:长吉城铁年内建成运行

在交通方面,力争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年内建成运行,启动长吉高速公路六车道改造,推进实施长吉北线、长吉南线一级公路改造,加快完善长吉联结地带“四横三纵”公路网络,实现区域内多种运输方式的货运无缝连接、客运零距离换乘,提高运输效率。

在能源方面,统筹长吉区域能源发展,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建成长春-吉林天然气管线,率先启动“气化长吉”工程。

统筹规划两市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应急指挥通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融合。

公共服务:两市低保标准将逐步统一

促进两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中小学、高等院校跨市设立教学机构。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扩大两市职业教育双向招生规模。探索建立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加快社会保险政策对接,推进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省级统一归集发放,逐步统一两市低保标准。

产业协作:建立长吉两市无障碍旅游区

在工业方面,打破两市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打造一汽、吉化、大成、长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加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冶金、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鼓励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支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厂。建立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农业方面,围绕两地特色农业资源,培育壮大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建设齐家节水灌溉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健康食品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联合举办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和汽博会等重大商贸活动,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会展品牌。统筹制定区域旅游发展和市场开发战略,策划推广净月潭、莲花山、松花湖、北大湖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立长吉两市无障碍旅游区。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一体化,鼓励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按监管要求跨市经营。

合作平台:长东北先导区“先行先试”

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打造成为长吉图的核心区、长吉一体化的先行先试区、三化统筹的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统筹规划建设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形成面向东北亚、服务长吉图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以龙嘉国际机场保税仓库及报关报检大厅为载体,两市携手建设空港保税物流园区、陆空物流仓储配送区、航空食品用品生产区、东北地产品专业市场交易区和旅游餐饮服务区;把吉林北部工业新区打造成吉林市未来项目布局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吉林市融入长吉一体化、加快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等低碳和高新技术产业。

另外,全力建设长春低碳产业合作区、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园区。 

责任编辑:weiyun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10067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716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870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647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0992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685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