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哈尔滨首条轨道交通1号线进入了载客模拟试运营阶段,据悉,该阶段将持续到9月12日。8日,在首个体验日,冰城的万余市民进入地铁站,乘坐地铁体验冰城首条地铁的魅力。
截止日前,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除博物馆车站、哈南停车场和入场线尚未完成外,其余土建工程已经完成。18座车站装修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15日前将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8年09月29日开工。工程从哈尔滨东站到医大二院站,共设16个车站。一期工程沿东直路、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学府路等交通干道铺线,全部为地下线。其中,从烟厂站到和兴路站的一段利用既有隧道“7381人防地道工程”6.3公里和既有车站4个,这使得一期工程建设经费节省9亿元人民币。1号线二期工程为1号线延长段,从医大二院站向南延伸至哈尔滨南站站,设2个站,路线全长3.15公里,投资总额16.44亿元。2012年12月30日,一、二期工程进行试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全长达到17.73公里,共设有18座车站。建成通车后,其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小时1.78万人次,全日客运量达到27.5万人次,将极大缓解哈尔滨市大直街、学府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到2013年9月底,冰城的首条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将正式建成通车运营。这标志着冰城哈尔滨终于圆了近四十年的地铁梦。
由于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区,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哈尔滨地铁工程成为这座城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有效工期短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即将通车运行的轨道交通1号线将成为我国首条高寒地铁线。该线路克服了国内高寒地区钢轨焊接、混凝土质量进度控制以及“7381”人防隧道既有洞体改造施工、高寒高水位砂层盾构施工等多项国内首例施工难题,同时广泛采用隔离式减震垫、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技术以及明挖、暗挖、盖挖、盾构以及“7381”洞体等多种工法,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填补了我国寒带建设地铁的空白,创造了全国各城市建设首条地铁的新时速!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这款专为哈市设计的地铁车,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持续运行,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耐高寒地铁车。列车按照“四动二拖”6辆编组的模式设计,每列地铁有六节车厢,6节车厢最大载客量为1800人。车厢内有电子地图视听报站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旅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35公里。地铁车辆的工业设计方案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设计;车辆的外部装饰上,以冰的颜色为主色,以雪花点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室内则打造温暖的感觉,座椅和端墙以不同的红色装饰,墙板配合象牙白。作为哈市的首款地铁车型,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生产,都体现了国内最高水平。
为合理制定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票价,在听取市民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8月7日,哈尔滨市召开轨道交通1号线票价定价听证会,25名听证会参加人对票价定价方案进行了讨论,19人原则上同意轨道交通1号线分区段定价,即票价为2元、3元、4元的阶梯式票价听证方案。票价的预测运营总成本为26407.58万元,“单位成本为4.02元/人次。按照拟定的2元、3元、4元票价标准推算,平均每人次票价收入是2.41元,票价收入低于正常运营成本,差额部分将由企业通过非主营业务收入和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来补足。
在现如今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地铁已成为占有土地和空间少、运输能量大、运行速度快、环境污染少、乘客安全准时的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成为大城市人出行的优先选择。哈尔滨地铁工程正是基于对公共交通设施最大限度服务于民生的考虑应运而生的。与此同时,地铁经济将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的地产、机械、建材、通讯、广告等近三十个相关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地铁产业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中深具前景、大有市场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这座美丽的冰城将会因为地铁交通的建设而变得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