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沈阳地铁二号线实现全线“轨通”,比计划工期提前了一个月。从世纪广场到松山路,整条21.86公里的地铁二号线终于可以实现地下跑车。
当天,记者搭乘由轨道车临时客串的“地铁车”,体验了一番在沈城地下南北大穿行的感觉。在整个近1小时的地下体验中,记者感受和了解到了二号线与一号线的不同。
平均一站地还是那么远吗?二号线缩短车站间距
[记者感受]9时30分,随着一声鸣笛,记者乘坐的“地铁车”从地铁二号线的世纪广场站启动,缓缓驶入近20米深的地铁隧道内。当天的行程是从世纪广场站到岐山路站,共12站,历时55分钟。记者初步估算,平均一站地用时4.6分钟。二号线正式运营后也是这个速度跑车吗?
[权威解答]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高云胜
当天客串的“地铁车”为柴油轨道车,时速为16公里左右。未来运营中,真正的地铁运营时速为35公里~37公里,是此车的2倍多。二号线的车站间隔平均1.1公里,比地铁一号线更密集一些。届时,行走一站地大约在1分钟左右,会比一号线站间隔更短一些。
车辆行驶还是那么平稳吗?二号线的轨道更平整
[记者感受]隧道内的轨道因为凝结水雾而湿漉漉的。轨道车在上面时而奔驰,时而急转,却始终平稳没打滑,而且记者站在车内采访记录不扶把手,一样可以站得稳稳当当。这其中有啥秘诀吗?
[权威解答]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沈阳分院院长巫江
与地铁一号线相比,二号线轨道铺设标准有所提高,更平稳。最初线路走向设计中,特地避开了小半径曲线和大坡度路径。轨道铺设采用先锋扣件,也提高了轨道平整度。
车辆自身还有什么变化吗?车型一样但性能更好
[记者感受]行驶在刚刚铺好的轨道上,轨道车有些许摇晃和颠簸,尤其是在转弯时,会发出车轮摩擦铁轨的刺耳声音。而且行进过程中,列车的响声也要比地铁一号线实际试运营后要大些。
[权威解答]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刚
轨道车是地铁施工用车,舒适度和封闭性都无法与真正的地铁车辆相比。虽然地铁二号线选用的车辆是和一号线一样的B型车,但是在牵引、控制、制动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国产化水平。因此在运营时,乘客会感觉整体比一号线车辆更舒适。此外,二号线的轨道还没有进行最后调试。等短轨无缝焊接、打磨后,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列车行驶的舒适度,乘车不会再感觉到摇晃和摩擦声。
车辆穿行还是那么安静吗?减少了噪音震动区间
[记者感受]行车中,列车摩擦钢轨发出阵阵噪音。列车不时的鸣笛声也显得很刺耳。
[权威解释]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沈阳分院院长巫江
真正地铁列车的密封性比轨道车好得多,微弱的噪音基本不会对乘客产生影响。此外,地铁二号线铺轨中,噪音震动的“设防段”比一号线增加了很多。一号线多在医院、居民区周边设防。二号线则将商场、火车站、旅馆、大型酒店等都囊括其中,这些区间可减轻和减少车辆与轨道摩擦引起的震动和噪声干扰。
地下隧道咋会这么潮湿呢? 通风设备目前没启用
[记者感受]地上烈日炎炎特别热,走进地下瞬间就感觉到凉意,最明显的感觉却是隧道内特别潮湿。隧道壁上、铁轨上都布满水珠。轨道车行驶一会儿,车窗上也全是水汽。为啥乘坐地铁一号线就没有这样潮湿的感觉呢?
[权威解答]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高云胜
潮湿是因为地上、地下温差很大,空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目前隧道内的通风设备还在安装调试阶段,无法正常使用。等到试运营期间,通风系统会启动,到时候整个隧道内会非常干爽。此外,一片片混凝土制成的盾构机管片严丝合缝拼装在一起组成隧道管片,牢牢地护住隧道壁,并且每块管片之间都用特制的黏合剂粘连拼装,即使地面下大雨,隧道内仍然干爽。
【权威发布】地铁二号线12月末通车试运营
目前,地铁二号线的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风亭、出入口等附属部分也已基本完成,即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和单体调试阶段。二号线通车的几个时间节点也基本敲定:6月末,实现“电通”;8月,实现“车通”;9月底,开展全线设备系统综合联调;10月,实现模拟载客运行;12月末,实现通车试运营。
【技术揭秘】地铁车穿越浑河不会渗水
地铁二号线实现全线贯通,施工期间经过了白山立交桥、崇山路桥、东西快速干道、文化路立交桥、南二环桥和三环桥6座立交桥和三大涉水空间,分别为浑河、新开河和南运河。
沈阳地铁建设史上最长的地下带水作业之旅——浑河地下成隧,是地铁二号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浑河水深约为6米-8米。在浑河下成隧,需要盾构机在浑河河床下17米—22米的沙土层内进行挖掘。由于浑河河道下多是泥浆,北方重工沈重集团专门定做了一台“泥水盾构机”。整个浑河下成隧长为500米,泥水盾构机的潜水路线呈现“V”形。之所以设计成“V”字路线,是因为距河床越远,对浑河水影响越小,也使盾构机远离渗水的烦恼。未来“V”字形的水下隧道,可以保证两端的浑河地下水汇集到最低点。同时,还在这个最低点处修建了一个联络通道,通过泵房、管道将淤积的水抽到地铁排水系统,通过该系统排往市政排污管道。
为防止形成的隧道出现渗水,施工单位首先要求将组成隧道的一片片管片比其他盾构区间使用的管片加入的钢筋要多,以此增加抗压力。此外,还给隧道穿上了多层“防水衣”:除管片本身具有防水性外,在管片和隧道壁之间还浇灌了混凝土防水层,在管片和管片之间的狭小缝隙里还安装了挤压式橡胶止水条。正是经过了这么多的努力,才形成了今天完美的河下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