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助力西安城市骨架的拉大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把西安定位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从“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到“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是西安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曹玉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区域发展格局看,西北地区需要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牵引作用大的核心大都市;从发展国际化大都市条件看,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好的;把西安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对西安既是一个明确定位,也是一个重要提升。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展望西安的远景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西安大都市主城区面积800平方公里,而之前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第四轮城市修编中,西安到2020年的建城区面积仅490平方公里,加上咸阳总共不过600多平方公里。“这表明《规划》给城建区扩大了200平方公里,增加了三分之一”。
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必然需要一个大的城市骨架来支撑。那就是:中心城市以唐长安城为核心区,以城市绕城线为基本轮廓,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泾渭工业园为主的副中心;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西安大都市圈,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立“西咸一体化”为主体的都市圈格局,东到渭南,西到杨凌,南到长安,北到三原。
面对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骨架,仅靠地面交通已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难题,而通过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地铁则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拓宽面临的交通压力,并为拉大城市骨架发挥出重要的助推作用。从现有规划的6条线路客流分析,西安地铁线网中一、二、三号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西南和东北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辅助线,能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同时有利于线网加密完善,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届时,西安地铁出行量将占居民总出行量的25%,占公交出行量的50%。
地铁见证西安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修地铁,对西安人而言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经历。城市交通的南北大动脉上大动干戈,工程开挖会对本已严重饱和的路面交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城市交通的局部瘫痪。
面对这暂时的困难,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做出了预案,一方面安排交管部门成立专门负责排堵保畅的支队,负责地铁建设沿线的交通疏导;另一方面倡导提示市民尽可能选择其他线路绕行,减轻沿线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
面对这暂时的困难,800万西安人民表现出令人感动的宽容和理解。“一切为了修地铁,现在堵一时,就是为了以后更畅通。”采访中,许多市民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地铁建设围挡占用了路面,大家要择路而行,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期的拥堵,很多人提前出门上班。习惯的交通路线有了改变,固有的上班时间有了改变,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购房计划。彼时彼景,回想起来依旧让人难以忘怀。
西部大开发最大的转变就是人的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既有开放意识的增强,也是开拓精神的坚定,更有文明素质的提升。透过地铁建设过程中西安市民的文明行为,我们看到了西安这座城市真正的发展源动力,那就是西安人自觉克服困难,全心谋求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随着地铁二号线建设的加快,崭新的地铁列车也已从长春抵达西安,明年9月28日,西安将正式迎来地铁时代。那时起,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又将完成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将完成一次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步行到纵马驰骋,从坐马车逛庙会到乘汽车看风景,再到坐着地铁在城市里瞬间挪移。那时,古城的地面上依旧树木成荫、花红草绿,而地下的地铁网络也已四通八道,人们在驰骋的地铁车厢里感受着出行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