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能“防毒”“防烟”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列车除了舒适美观,其安全性能在国内同类城轨列车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据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设备处副处长王旭东介绍,历史上发生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中,火灾占了绝大多数,真正发生脱轨、碰撞事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苏州一号线列车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NF16标准,该标准在传统防火、防烟雾的基础上,还首次提出了防毒要求。王旭东说,较早一代的列车所选用 的内部材质中含有不少金属和橡胶,这类材质在发生火灾时,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乘客如无法及时疏散,15分钟后就会出现中毒 昏迷等情况。苏州一号线采用法国标准后,内部的面板、座椅等材质全部采用了纤维“防毒”处理,在高温燃烧时,有毒气体的散发量将大大减少,其安全性能更甚 于老一代的城轨交通列车。
在防火防烟雾方面,苏州一号线也运用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列车内的座椅为例,传统的塑料座椅熔点 低,燃烧时还将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苏州一号线的座椅全部采用了先进的“玻璃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质轻而硬,不导电,耐腐蚀,其熔点也比较高,一般用明火 在其下部燃烧时,座椅本身可保持40分钟不燃。苏州一号线的空调系统同时还具备通风功能,当不同部位着火时,通风系统可对列车内的空气自动调节,如列车外 部着火时,这套系统能够自动阻止外部烟雾进入车内。
三套“刹车”系统确保安全
虽说轨道交通发生碰撞等事故的可能性微 乎其微,但苏州一号线还是将每一处安全细节都考虑到了极致。据王旭东介绍,整辆列车的安全核心在于车底的制动系统,即人们俗语说的“刹车”,它是整辆列车 安全级别最高的地方。苏州一号线列车的制动系统与传统火车不同,一共可细分为三套:
第一套为传统电阻制动。轨道交通列车采取电力驱动, 当列车进入站台前减速时,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无处释放,这时司机便会启动电阻制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将通过电阻转化成为热能释放出去。这套制动系统在老一代 的轨道交通列车中十分常见,其缺点是列车在刹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久而久之轨道交通站就会变得异常闷热。因此,苏州一号线列车的这套系统在一般情况只起 到辅助作用。
第二套为再生循环制动。该系统是苏州一号线列车的一大亮点,传统列车采用电阻制动时,不仅会产生热能,还会浪费大量的电 能。细心的市民将来会发现,苏州一号线的列车在进入和驶出站台时,车顶上方都会伸出一根弹簧“天线”,“天线”与列车上方的高压电路相连,当列车减速时, 释放出的电能将通过这根“天线”传输至高压电路,而其他正在启动的列车,则将通过高压电路获得这部分电能,如此一来不仅起到了安全制动的效果,也使多余的 电能得到了合理利用,因此称其为“再生循环”制动。
第三套为空气紧急制动。该系统顾名思义采用空气制压,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时刻才能使 用。王旭东说,当前两套制动系统都发生故障失灵时,司机就会用力按下一个圆形按钮,此时存储在封缸内的空气一起释放,遍布整个列车底部的铁闸全部放下,紧 紧地抱住车轮,通过外力的摩擦强行使列车减速并停止下来。这个系统同时也是不可逆的,一旦启动车子就无法再行驶,乘客从车内疏散后,列车必须等待工作人员 前来维修,而届时整个轨道交通一号线都必须停止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一号线列车的牵引电动机并非像传统火车一样安装在车头,而 是位于中间两列车厢底部。王旭东说,之所以会这样设计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当列车运营后,中间两节车厢的乘客会相对多一些,车厢重量也大,整个车体会出现 “两头轻、中间重”的现象,如果发电机装在车头,列车则很容易打滑。
打开车门就能逃生
列车遇到突发情况停下后,乘客应该做什么?关于这一点,专家昨日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王旭东说,老一代的轨道交通线路没有第三通道,列车一旦发生故障,乘客只能从轨道上逃生,如果列车不是位于站台内而是在隧道内发生故障,乘客将无法打开 车门,只能从位于驾驶室内的安全出口逃生,而这样的出口全车只有一个,如此一来就延误了逃生的时间。苏州一号线在这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在整个一号线的 隧道内,将额外花重金打造一条与车门平行的安全平台,当列车在隧道内发生故障停下后,司机将解除所有车门的电子锁,乘客只需要找到安全通道相对应的车门, 打开上面的机械锁,再用手使劲扳开车门,就可跳上安全通道直接顺着平台逃生。不过,目前这个逃生平台还没有开始建设。
记者了解到,目前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列车在颜色、车头设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磋商,预计第一辆列车将于2010年5月至6月期间正式投产,18个月后(首辆车需要通过多次 试验)就可与苏州市民正式见面,随后的列车制造则将进一步提速,平均每3个月就可产出一辆。到2012年2月底,一共将有24列车、96节编组车厢交付苏 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届时这些飞驰在地下的城市列车,将彻底改变每一位苏州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