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梦都大街与乐山路交会处的南京市档案新馆(方志馆)探访时发现,该建筑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更加节能环保。同时,还采用了更加人性化服务,新馆下沉式广场与地铁10号线松花江站无缝对接,今后市民乘地铁出站后,就可以直接搭电梯直达2楼查档室,方便快捷。
“市档案新馆位于未来奥体中心文化中轴线上。”负责工程施工的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建兵说,街对面就是金陵图书馆新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再往前200米就是江苏大剧院工地。新馆总投资4亿多元,建筑总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9层,其中,档案馆3.6万平方米,市方志馆5000平方米。目前,地上主体建筑已盖到6层,按照施工进度,4月份封顶。
在工地人员带领下,记者抵达负二层,发现这里除了设有地下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接口,与青奥会前通车的地铁10号线站台出口相接。此外,这里一个区域用于安装地能热泵系统,通过打了一口100米深井,安装4根水循环管道,为整幢楼提供冷气和暖气,整套设备投资3000万元,投入使用后,新馆节约50%电力消耗。
市档案新馆是2013年为民办实事10大重点工程,工程质量不能有丝毫马虎。南京南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唐军说,档案馆不仅是公共文化场所,也是特殊建筑,防震要求也高,设计抗震等级是南京地区最高的,可抗8级以上地震。同时,大楼4至6层存放档案库房和技术处理加工区,将来放置文书、声像、实物、珍藏等档案,以及光盘库、音像、微缩拷贝片等多媒体和电子档案,恒温、恒湿,防火灾级别也是建筑里最高的,“每一步都必须盯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在工地一间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新馆全景图,9楼屋被设计为生态屋顶,不仅开了2个面积70平方米大天窗,用于自然采光和通风。还在6000多平方米屋顶设立了雨水收集系统,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据了解,现在南京档案馆建于1985年,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藏档案150万件,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按照计划,新馆2013年10月完工,2014年上半年将正式交付使用,成为又一个文化建设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