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生于陕西榆林,27岁的小张从气势恢宏、设施现代化的西安铁路北客站乘坐新开行的西延动车前往延安,2小时30分钟的时间,300公里转瞬即至。她感慨地说:“自此,延安不再是遥远的陕北,西安不再是旅途劳顿的省会,很多人开始规划并实践自己的‘双城生活’。”
这趟令人神往的动车,这条高速奔腾的铁路,只是2004年开始的陕西铁路建设“十大工程”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的版图上,陕西处于西部和东中部结合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优越的地理枢纽优势并未使陕西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陕西省的区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1956年7月建成的宝成铁路,结束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城市69、70级中学毕业生25800余人响应祖国号召,投身“三线”建设重点项目——襄渝铁路工程,按部队建制组成了141个“三线学兵连”,以十六七岁巍峨之躯,承载了超乎寻常的艰难困苦,用汗水和热血在安康的崇山峻岭之中铸就了襄渝铁路这条战略大动脉。
几十年中,侯西、襄渝、阳安、宝中铁路和陇海铁路复线相继建成,陕西铁路人不畏千难万险,在崇山峻岭、黄土高原、渭河之畔、秦岭腹地建设铁路,打通交通大动脉的历史故事可谓数不胜数。直至1995年,陕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三个枢纽”的路网构架,一个初具规模的铁路网已经形成。
尽管成就卓然,然而,刚毅好胜的陕西人,从来没有故步自封。在新世纪的2004年,陕西铁路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部署,铁道部和陕西省签署了铁路建设合作《会谈纪要》,共同确定了陕西铁路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
“十大工程”包括:西安至延安铁路扩能工程、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西安经安康至重庆铁路复线、安康至武汉铁路复线、西安至平凉铁路、太原至中卫铁路、西安经延安至神木铁路复线、西安铁路枢纽扩能工程、安康宝鸡绥德铁路枢纽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铁路支线建设。
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实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西安铁路局应运而生,陕西铁路建设不仅迈上了快车道,更开始驰骋于“高速时代”。2007年4月18日,陇海线西宝段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行,陕西铁路第一次站在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前沿,“西部第一速”飞驰在八百里秦川,成为陕西铁路发展的最好注脚。2008年,西安铁路局完成旅客发送量5405万人,货物发送量8638万吨,单日装车、单日客发、分界口交接车等20余项运输指标均创历史纪录。
陕西速度,永无止息。正是在2008年的12月,陕西提出的新“十大铁路工程”规划建议及西宝客运专线等全部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投资估算超过940亿元的这一工程正式拉开建设框架:建设西安—汉中—成都铁路快速客运通道、西南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二线、西安客站改扩建及西安铁路物流中心、综合性货场建设、侯西线增建二线及包西线黄陵联络线、新建兰渝线—阳安线间联络线及阳安线增建二线、新建安康—张家界—常德铁路、新建西安—银川铁路、西安—平凉铁路增建二线、既有陇海线扩能改造、新建关中城际铁路网、新建西安宝鸡客运专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说:“现在以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省的薄弱环节,省委、省政府把铁路作为建设的重点,抓住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到“十二五”末,新“十大铁路工程”全部建成后,陕西的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陕西铁路网将建成以西安客货枢纽中心,两大客运通道,“三纵四横”货运大通道为主的密集高速铁路网。届时,从西安出发,1小时内可到宝鸡、汉中,2小时可到成都、郑州,3小时可到武汉,4小时可到北京,5小时可到上海,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发达完善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无疑将承载着陕西这片沃土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