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05月18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华为』首次全面阐述云战略 携手生态伙伴加速智能社会进程

字号:T|T 时间:2016/8/31 17:01:02  来源:华为   点击率:3277

[中国,上海,2016年8月31日] 华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面向ICT行业的全球生态大会——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6)31日在上海开幕,为期三天。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名业界精英,围绕“塑造云时代”主题,共同探讨云时代趋势与洞察,以及各行各业如何通过打造云技术、构筑云生态,积极实现数字化转型。

华为轮值CEO胡厚崑

在此次大会上,华为首次全面阐述了华为云战略定位。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大会首场大会演讲中表示,华为的定位,就是成为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与推动者。华为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ICT基础设施,做创新的云技术提供者;做企业云化、数字化战略的使能者和优选合作伙伴;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做云生态的积极贡献者。

智能社会,信息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石。终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是全面协同的“端、管、云”架构,这也是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胡厚崑表示:“5到10年内,将出现各式各样的多场景、自适应的智能终端,人和物都能感知环境,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光缆和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超宽带连接;分布全球而又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汇聚了海量信息,在云端生成了‘数字大脑’,实时进化,永不衰老,人和机器可以通过连接和终端随时调用其智慧。”

胡厚崑表示,企业是云化的主角,华为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理解客户需求,用创新的技术去匹配。华为通过统一开放的云架构为客户提供可交付、可运营的混合云解决方案,特别强调了开放性、安全性、企业级的性能以及一站式的特点,恰恰来自于对客户需求深入而的准确把握。另外,华为主张,云生态的构建要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的,每个参与生态建设者,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他也强调,华为不会独自做几朵云,华为要做的是帮助千千万万客户建好千万朵云,积极参与云生态的建设。

“生于云的一代”企业主导了云的1.0时代,颠覆了很多行业。胡厚崑认为,下个十年,将是云的2.0时代,行业云将兴起。到2025年,所有企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都会被云化,85%以上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每个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核心业务,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云化解决方案。他结合华为经验,提出“化云为雨,让云为业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和三个实现途径。首先要重塑观念,重新认识ICT的作用,企业要把信息技术从辅助性技术上升为生产技术,大胆利用技术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其次,重构人才,掌握以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成为基本技能;最后是小步快跑,用循序渐进的成功建立持久的信心。

“云正在塑造一切,有变革才有重生。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云的2.0时代,有变化,才有希望,有行动,才有未来。”他说。

大会期间,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徐直军、郭平,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Brian Krzanich,Infosys首席执行官Vishal Sikka, SAP公司高级副总裁Thomas Saueressig,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首席研究科学家Andrew McAfee等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全联接大会是一场生态大会,将在上海世博中心搭建18000平米互动展厅,其中一半用于产业伙伴能力展示,约有80家华为及产业生态系统中的赞助商以及产业组织参展,包括Intel、HGST、SAP、Accenture、Infosys、OpenStack、GSMA等。华为将基于云计算、SDN、大数据等四大关键技术,发布云存储、云服务、SDN统一控制器等八大重量级解决方案,使能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电信、能源、媒资等九大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责任编辑:gy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9616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122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221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118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0429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151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