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京津冀地区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目前已经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而京津冀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也将打破原有的投资模式,推行“铁路+土地”为主的投资模式,大量依靠土地综合开发收益来弥补铁路建设成本。但在执行过程中,“铁路+土地”的新模式面临着各部门政策衔接、铁路投资方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博弈等多重挑战。
“轨道上的京津冀”蓝图显现
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比如北京到燕郊,要形成0.5至1小时通勤圈。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勇介绍,由该公司主导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目前已经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未来,京津冀地区的轨道交通网将由现在的北京和天津“双核”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变,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覆盖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的交通网。其中,“四纵”分别指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分别指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为环北京城际,即“涿州—首都第二机场—廊坊—香河—平谷—密云—怀来—涿州”。
按照目前上报的规划,京津冀地区规划城际线网规模3796公里,其中新建城际铁路23条,约3400公里。到2020年,城际线网规模达到1355公里,其中新建1034公里;2030年,城际线网规模达到3172公里,其中新建1817公里。
“京津冀三地占地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亿,可以说京津冀用占全国2.3%的土地支撑了全国8%的人口。”张勇表示,从交通现状来看,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铁路运营历程是85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是1191公里。区域路网利用率较高,大部分线路的输送能力趋于饱和,尤其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性干线,利用率达80%以上。
张勇透露,从京津冀铁路网规划的空间目标来讲,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间要形成0.5至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之间,比如北京到天津,北京到石家庄,要打造1到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比如北京到燕郊,要形成0.5至1小时通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