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策略

字号:T|T 时间:2009/12/16 0:00:00  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点击率:18023

 摘 要: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本文从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策略的角度,提出了轨道-公交网络规划一体化、轨道-公交枢纽一体化建设以及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实施方案,并指出上海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网络交通一体化;一体化战略
    
       随着上海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出行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上海客运交通呈现出客运交通总量显著增长,出行距离加长,出行方式增多,轨道交通在公交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的发展势头。为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上海把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作为客运交通发展目标。 

       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1.1 发展目标

       (1)在轨道交通建设实施进程中,建立一个基于换乘的、快速的、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

       (2)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快捷、经济、舒适、便捷的整体服务水平,优化客运出行结构,引导城市结构的调整;

       (3)实行合理票价、票制,鼓励换乘,整合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资源,发挥轨道交通在客运系统中的优先地位和最大效益;

       (4)针对换乘枢纽和轨道站点,建立包括功能设计、用地控制周边土地开发规模、公交合理配套等内容的规范程序。

       1.2 发展政策 

       (1)实施优先保证公交资金投入,优先保证公交高效运营,优先保证公交的便捷换乘的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2)针对不同区域交通供求的差异状况,实施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3)在加快全市道路网建设的同时,实施调控机动车流量,保持路车协调发展,始终将道路网的运行状况维持在合理的水平的道路车辆协调政策。

       1.3 发展要求

       一体化交通要求具有规模巨大、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要求在持续建设道路系统、大力发展轨道系统的同时,加强枢纽设施、停车设施和管理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一体化交通设施的综合效应;要求具有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的特征。

       2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实施

       2.1 轨道-公交网络规划一体化

       按照近期计划,2012年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形成后,中心城内轨道交通网络覆盖水平较高,而外环以外区域区,轨道交通呈现放射状,覆盖水平低。因此,依据轨道交通网络的布局与特点,地面公交网实施分区域规划,以达到两网互补,有机衔接,运能匹配,整合资源共同构建快速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原则是中心城以“地铁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在郊区地面公交则为轨道交通线的有效延伸。

       (1)内环以内区域,轨道网络发达,地面公交主要为轨道交通提供驳运服务。地面公交线网以减量调整为主,运能配备减少。削减不合理重复线路,公交线路的平均长度控制在10km以内。市区通郊区地面公交线路一端退出内环,直接与轨道-公交换乘枢纽相连,重新整合市区通郊区线路运能。

       (2)内外环间区域,轨道网络适中,轨道与地面公交互为补充。随着人口的迁移和住宅用地开发建设,将形成以换乘枢纽为中心、通达郊区新城、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公交网。

       (3)外环以外区域,轨道线网以射线为主,为适应城市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快速公交系统,通过地面公交实现轨道交通的延伸服务,有序发展“区域公交”,完善郊区客运网络,地面公交线网规模和运能进一步扩大。

       郊区地面公交线路调整采用退线方式,即市通郊线路由目前一端设于内环以内的起点退线到内外环间轨道公交枢纽站,郊区客流的公交出行模式由“完全依靠地面公交”转换为“地面公交加上内环以内轨道交通”或“完全依靠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

       在实施公交线路调整规划的同时,轨道线路同步规划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系,强化一体化建设。

       2.2 轨道-公交枢纽一体化建设

       在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轨道、公交的综合枢纽,确保公交配套一步到位,同时运行,同时发挥作用。

       2.3 轨道站点公交多模式配套

       地面公交配套。依据客流规模,确定公交的线路数,选取适合的站点布置型式。

       (1)私人交通工具配套。在城市中心区外围,设置供小汽车出行者长时间停放的小汽车,让他们换乘轨道交通进入中心区;在车站的空闲区域,如高架下的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方便非机动车出行者使用轨道交通。

       (2)出租车配套。根据需要、条件等实际情况,有站前广场的站点,设置出租车停靠站和停靠泊位,有深港湾的站点,设置出租车扬招点,预留2个以上停靠泊位,只设置路侧候客站台的站点,视用地情况而定,一般只设置扬招点。

       2.4 一体化轨道交通综合措施

       为使轨道交通尽快发挥大运量、快速和可靠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的出行者,针对不同情况区别采用竞争、聚焦和培育综合措施。

       竞争措施是,适当加密轨道线路的发车频率,增加车辆编组,以满足客流需求,争取超过10 km的中长距离出行者使用轨道交通。利用专用空间和现代化信息控制技术,确保其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营,使轨道交通更具有吸引力。对于超过10 km的长距离的非机动车、地面公交和部分乘坐出租车、小汽车的出行者,通过提高轨道交通自身服务水平,实现直接转移策略。对于6~10 km中短距离出行的非机动车、摩托车出行者,通过便捷的地面公交服务,将这部分出行者首先吸引到地面公交系统,再逐步转移到轨道交通,实现逐步升级策略。

       聚焦措施是,与其他交通方式良好合作,聚集客流。可分为: 

       (1) 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合作,整合轨道交通线网和地面公交线网策略。具体措施有:① 把握轨道网络快速建设的时机,地面公交网络适时调整系统结构,完成功能转变。2012年,内环以内地面公交线网功能将转变成为轨道交通提供驳运服务。应减少线网运能、缩短公交线路长度、缩短平均站距。② 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在轨道网络空白区域有条件、有必要地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补充轨道交通客运能力,构建“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快速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2) 轨道交通与其他客运方式(自行车、助动车、出租车、小汽车)合作,提供停车换乘场地,完善站点衔接换乘设施。并有意识地提供多种方式的延伸和驳运服务,主动培育客流。

       一是采用公交企业新辟或增设定班定线的驳运线路;二是地铁运营部门开设定班驳运线或提供需求响应型公交服务:① 在社区环线,为枢纽、轨道站点提供接驳服务,起始端设在枢纽或站点内,步行到站距离不超过200 m,并提供定点服务,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行② 在与轨道交通捆绑的驳运线,其线路走向、运营方式、行车组织上有很大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时班线方式运营,行车组织可采用“V”型或“环线”型。③ 采用地铁运营部门提供的需求响应型公交服务方式(DRT),即用户可通过电话、网络预约形式提出需求,DRT服务商根据用户需求改变行驶线路,提供共用乘车(典型的门到门或者路到路乘车的方式)。

       2.5 铁路与城市轨道一体化

       轨道交通与铁路一体化,主要是强化衔接,以大大改善对外交通的出行质量,采用替代与兼用方式,使城际或市郊铁路可部分弥补或替代城市轨道交通R快速线的郊区服务功能。

       2.6 票价票制一体化

       在充分考虑企业的合理收益,市民的承受能力、方便换乘和减少乘客由于换乘带来的额外支出的基础上,规范实施轨道公交票价、票制的一体化,完善了票价管理运行系统和分成约定制度,并对公交票价体系进行改革,推行换乘优惠政策。

       2.7 协调机制一体化

       积极推进管理协调机制的一体化,坚持统一领导和专业管理相结合,加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协调、统一、有效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和法制环境。比如,在运营管理协调机制方面,在轨道交通1、3号线上海火车站和上海南站开展“铁路—地铁”一条龙服务,与铁路部门联手,建立信息快速通道,沟通铁路旅客的到站信息,遇突发客流及时采取配套措施,疏散集中到达的大客流,满足乘客需要。在上海成立了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和协调中心,加强与上海交通监控中心的应急联动协调。

       3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预期效果

       3.1 引导城市结构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一体化轨道交通策略的全面实施,能够引导城市结构健康有序发展,它有助于公共交通良性交通模式作用的发挥,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推动郊区县的发展,推进形成轴向发展的城市结构空间分布。

       3.2 实现城市区域交通功能定位

       一体化轨道交通实现了城市区域交通功能定位,使中心城内轨道交通服务覆盖面积高达83%,形成了步行或自行车加上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使内外环间轨道交通服务覆盖面积达24%,形成了主要以地面公交或自行车加上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

       3.3 显著提高中心城的可达性

       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一体化可同时发挥轨道快速、可靠,地面公交深度覆盖的服务特点,提高中心城可达性。2012年后,人民广场(市中心)25 min可达圈基本覆盖内环(当前至少需要35 min),50 min可达圈基本覆盖中心城85%以上区域,可达性显著提高。
 
       3.4一体化公共交通作用显现

       各种交通方式的良好结合,一体化公共交通作用显现。据预测,2010年后,65条市区通郊区公交线路的退线,轨道客运走廊上142条公交线路调整后,将转移24~27万客流量到轨道交通。2012年,13条轨道线路276个站点中有129个枢纽站点占规划145个公共交通枢纽数量的89%,使一体化公共交通规模突现。

       3.5公共交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轨道交通一体化实现了与其他交通方式结合的空间紧密和时间紧凑,乘客更愿意将轨道交通作为首选出行工具,据推测,轨道网和地面公交网实施一票制和换乘优惠政策,待轨道网和公交骨干道网合二而一之后,可承担中心城70%以上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长度将增加到10 km左右,但平均出行速度(门到门平均移动速度)仍保持稳定。

       4 结束语

       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时期,形成一体化的客运交通体系,强化不同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优化整合资源,完善与城市交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交通“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9592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080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183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085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0393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105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