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的圆形标志如同一个绿色精灵一般,带着它的神奇,带着它的光芒跳入人们的视线。标志以“Q”为主要元素,内部隧道口似的图案镶嵌其间,与下方的波浪线相结合,形成一幅海岛相映的美景蓝图。三道简约的弧线仿佛一扇门,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迎接地铁时代的到来。
万里基石只为腾空飞跃
“为给岛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青岛地铁的建设者们仅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就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建军说。
刘建军介绍道,2009年1月,本市启动相关可行性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可研给予批复。在这之前,国家文物局、住房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分别对地铁一期工程文物保护、风景保护区事项、土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给予批复。与此同时,一期工程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资金筹措工作如期完成,而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等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综合设计 以人为本
北京城建院青岛分院院长华福才告诉笔者,为了实现对居民生产生活、商业等方面的影响最小化,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遇到了不少难题。以青岛北站为例,该站点由1号线、3号线、8号线组成,是换乘枢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各省会城市的高铁直接在青岛北站下客,使得青岛北站成为门户站点。为充分利用该站点的商业优势,并给市民以及来青人员带来更多的方便,设计人员设计了“P+R”即“停车加轨道交通中心”方案,一方面连接商业网点,另一方面建设大型停车场,引导人群将车停在地铁停车场内,乘坐地铁前往各目的地,减少主城区的地面交通压力。
管线迁改 稳步有序
根据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经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本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管线迁改工程陆续开工。
据市地铁指挥部副总指挥王永亮介绍,管线迁改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地下管线纵横交错,产权单位多,大部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衔接不当就会影响百姓生活。水、电、气等管线具有危险性,大部分施工界面处于繁华闹市区,衔接不当,产生的危害较大,也会给工程进度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仅五四广场车站地下就涉及了给排水、电气、热力、通信海缆等18条管线,管线迁改难度大、危险性高。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市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等主管部门要求各管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迁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做到迁改设计方案缜密合理,力争做到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影响最小。
交通疏解 减小地铁建设带来的交通压力
据市地铁指挥部办公室协调处处长张君介绍,为降低地铁车站封闭施工对城市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保证地铁车站封闭施工时道路及交叉口处的车辆通行,交通管理部门及地铁工作者们采取了交通管制和调流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以五四广场车站为例,该站点是地铁2、3号线的换乘车站,工程规模较大。为减小大规模的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设计人员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占用道路两旁绿化带作为临时行车道,另一方面对澳门路、珠海支路等路段进行部分改造,以满足更多车辆行驶的需求 。”青岛市政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目前,青岛地铁一期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青岛地铁指挥部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关注地铁建设进程,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理解地铁工作,为迎接我们的地铁时代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