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09月20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新闻资讯 > 详细

『北京』地铁亦庄线首用“中国信号”

字号:T|T 时间:2010/8/5 10:25:42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率:2531

地铁亦庄线首用“中国信号”

地铁亦庄线目前正在进行动车调试,粉红色的列车一亮相就被市民亲昵地称为“粉兔子”。亦庄线预计年底将通车试运营,到那时,北京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达到300公里。

亦庄线只有短短23.23公里,但是这条不长的线路却是我国首条使用自主知识产权列车自控系统的地铁线,“中国信号”在这条路线上第一次成为地铁列车的“指挥官”。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备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牛英明是地铁信号专家,她向记者揭示了这套有“中国信号”之称、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也称CB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

列车行进靠的是自动驾驶

支撑轨道交通强大运输体系的是庞大、复杂的技术设备系统,包括轨道、牵引供电、车辆、信号、通信、旅客向导等,而其中的信号系统是整个列车运行系统的核心,可以说信号系统就是轨道交通的“神经中枢”。

在路上开车的司机主要看车外的红绿灯、指示标识和路面状况、车辆运行情况等驾驶,假如雾天视线不清,看不到红绿灯和路面状况可能会无法行车。而轨道交通则不受天气影响,信号系统形成控制命令,自动控制列车运行,或在驾驶台上显示信号,由人工驾驶列车。

应用于亦庄线的“中国信号”包括自动监控系统(ATS)、计算机联锁系统(CI)、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等。

“中国信号”第一次“驾驶”地铁列车就挑起了大梁。“亦庄线列车的行驶是由信号系统自动控制的,系统不仅知道本车的位置、速度、面临的路况,而且知道前车和后车的位置和速度。”牛英明说,“在亦庄线列车上,司机只是辅助驾驶,防备一旦出现的意外情况,迅速进行应急处理。”

到站是否开门分三种情况处理

这套自控系统的研发既借鉴了国外先进技术,又兼顾了中国国情,在安全、效率和成本之间不断寻找更好的平衡点。

牛英明举例说,列车进站后,车门与站台的安全门对上,车门和安全门开启,乘客才能上下车。国外的技术是必须车门和安全门完全对齐,车门才能开启,尽管十分安全,但车门没有完全对齐时就需要司机重新启动列车“找齐”两门,浪费时间和能量。

这套自控系统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将“两门对齐”分为三种情形区别对待:两门对齐则自动开门;两门没有完全对齐,但车门不过多遮挡安全门,可以人工手动开门;两门没有对齐,并且车门过度遮挡安全门,则既不能自动开门也不允许手动开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行车间距可缩至几十秒

这套自控系统还有一个“追踪控制”功能,可以获取前面的障碍物或列车的信息,自动计算出什么时侯列车应该刹车制动。如果出现应该制动的情况但司机没有进行相应操作,系统就会自动刹车。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让后车尽量紧跟前车。”牛英明说,系统可以保证后车紧跟前车的尾部,两车之间最小距离可以做到只有30米,为了安全考虑,亦庄线的行车间隔是2.5分钟,但实际上系统的控制能力可以将行车间隔缩短至仅有几十秒。

此外,亦庄线还应用了一项名为“再生制动吸能”的技术,列车进站刹车制动,产生的能量可以“回收”到电网中,给前面需要启动牵引的列车提供能量,甚至未来站台照明、空调也可以用上这种“制动能”。这项技术让车轮和轨道摩擦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不仅减少热能排放,让乘客更加舒适,而且可节电30%。

据悉,这套自控系统在地铁亦庄线试验成功后还将应用于地铁昌平线,并有望在全市地铁线路中推广。同时,依托于这套自控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也将随后出台,地铁“中国信号”从此将有制造标准。
 

责任编辑:weiyun

成都地铁宣传片

时间: 2010-03-14

播放: 9898

北京442公里轨道

时间: 2012-12-18

播放: 29499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4645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宣

时间: 2012-12-12

播放: 96463

南京地铁运营四周年

时间: 2010-06-01

播放: 80787

视频:福厦铁路动车

时间: 2010-04-27

播放: 96483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