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零时,常州市同济立交桥开始封闭施工。随着围挡拉起,桥面断行,标志着常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该工程线路长约34.237公里,29个车站由南向北纵贯整个城区。预计2018年完工全线车站主体工程,实现洞通、轨通、电通,2019年试运营。
至此,江苏省已有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南通6座城市跻身“地铁城市”之列,数量居国内各省份之首。
6城市率先迈入“地铁时代”
在江苏,地铁已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到2021年,南京6年将增6条地铁线,平均一年通一条;苏州地铁已运营线路2条,里程达52.296公里,轨交5号线预计2015年底开工,2020年前,开工建设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3号线。2020年左右,开通5号线;无锡已开通两条地铁线路,地铁3号线规划完成;徐州5条地铁线网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南通正对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进行环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淮海经济区包括苏鲁豫皖四省的20个地级市中,徐州是唯一在建地铁项目的城市,更加凸显徐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按照规划,徐州5条地铁线路,线网全长约151公里,预计2020年前完成其中1、2、3号线的一期工程,总长度约67公里。“1号线2014年10月开工,2号线、3号线计划2015年底和2016年开工。”4月1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工程部部长助理刘传磊告诉记者。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说,地铁的投资量巨大,工程极其复杂,中国的地铁建设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建设速度,可以说是超常规发展,在发达国家,推进的里程也就是每年3-5公里,不少是经过百年时间才逐步实现网络化、规模化运营的。
缓解出行难,城市变“小”了
常州地铁规划之初,曾遭来不少非议,最主要的原因是,近10年,常州开展大规模市政建设,高架快速路、BRT、一大批主次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已有极大改善。
常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胡导云说,建地铁,建立在对人口、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市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等充分考量的基础上。而地铁对于交通出行的分担作用十分明显。“眼下常州的道路交通状况又发生变化,早晚高峰市中心地面交通拥挤已成常态,高架路上车流量逼近饱和,常州私家车每年增长10万辆左右,有了两条BRT也不能高枕无忧。”
2014年7月和12月,无锡南北向的1号线与东西向的2号线相继建成开通,2015年2月以来,1、2号日均线网客流维持在19万人次,3月底更是突破20万人次。“地铁具有大运量、准点、安全、环保的优势,在连线成网后,这些优势逐步得到体现和释放。”无锡地铁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地铁对于缓解交通潮汐高峰的作用已显现,目前无锡地铁平均每天客流量已超过2万人次。地铁“治堵效应”在清明时节得到最好验证。3月29日,无锡很多市民选择乘坐地铁到达墓区,当日,地铁1、2号线创出26.2万人次的单日最大客流。
在南京,搭乘地铁早已成为当地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4年,南京5亿人次选择乘坐地铁出行,在整个城市公交客运总量中的比重超过1/4,人均乘坐地铁次数达61次,比2009年增加46次。
拥有地铁,是徐州人的一个梦。“徐州城区山多、湖泊多,又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铁道线多,这就造成徐州地面交通被多重阻隔,需要地铁连通。”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新闻发言人杨利强说,徐州的城市高架已部分通车,再加上未来地铁的运营,立体交通框架搭建起来,将进一步缓堵。以全长约22公里的地铁1号线为例,横穿徐州最繁华的淮海路,按照徐州上下班高峰时平均不到20公里的车速计算,跑全程要1个多小时,而乘坐地铁不过40分钟。
沿线建新城,城市变“大”了
伴随一条条地铁的开通,城市发展格局悄然发生改变。
“地铁缩短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在治堵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发展格局。地铁大大带动了沿线产业和商圈的更新,也带动了就业,改变了人口布局。” 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李铭说。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武认为,地铁拉开城市框架,刺激新城发育,“地铁建到哪,城市扩到哪。”
风景优美却区位偏远的无锡太湖新城,随着地铁1号线开通,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奔涌而来。国际医院、优质学校、商业综合体、时尚酒吧街以及教育、文化等宜居要素逐渐汇聚到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批高素质人才因此落户。无锡地铁犹如主城摊开的“手掌”,成为辐射区县、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一个个郊区新城将像“葫芦串”一样布局在地铁线上,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从市民出行时间大大缩短看,地铁让徐州变‘小’了;而从大幅拓展城市空间看,徐州又变更‘大’了。”杨利强说,徐州的定位是淮海经济区的产业、商贸、文化、旅游等“八大中心”,地铁的聚焦和辐射作用,会吸引人流、商业的集聚,对完善徐州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将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