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将建成投运7条地铁线路。除了已运营的1号线、2号线外,还包括正在建设的3、4、6号线,2013年准备开工的7、8号线。
2020年还将有3条线建成投运,分别是5号线、机场线、11号线(东、西段)。到时武汉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292公里。
2049年武汉地铁线路将达22至23条,总长度1000公里左右,主城区市民平均步行800米即可见到一座地铁站。
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武汉地铁线路将达22至23条,共10条地铁隧道穿越长江,主城区市民平均步行800米即可见到一座地铁站。27日上午,《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3—2049年)》初步方案在武汉市民之家公开展示。初步方案共有两个,描绘了武汉地铁发展蓝图,并征求市民意见。
2020年前建成292公里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昨日介绍,根据规划,到2017年,武汉市将建成投运7条地铁线路,初步构筑衔接三镇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除了已运营的1号线、2号线外,还包括正在建设的3、4、6号线,2013年准备开工的7、8号线。到2020年,还将有3条地铁线建成投运,分别是5号线、机场线、11号线(东、西段),这些线路已上报国家待批准。
以上10条线路为武汉轨道基础线网,总长度292公里。
地铁环线连接三镇
在基础线网基础上,考虑到武汉长远发展需要,本次规划又新增了一批新线路,主要结构是“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其中地铁环线是首次规划。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介绍,国内外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均形成了“独立环线+放射”或“组合环线+放射”的线网形态,有利于形成城市副中心,疏解核心区交通压力。其中环线主要有独立环线(如莫斯科、东京等)和组合环线(如巴黎、首尔、中国香港等)。本次规划武汉主城拟设置“独立环线”,疏导核心区客流,强化主城功能和三镇沟通。
经过分析研究,“独立环线”的适宜规模为40-60公里,编号为12号线,目前有2个方案:方案一从武汉火车站到武汉火车站,全长57公里,联系三大火车站、王家墩商务区、四新地区、沙湖等城市重点功能区。方案二覆盖范围比方案一更大,全长60公里,由汉口火车站至汉口火车站,联系汉口火车站、古田、四新、南湖、省级行政中心、东湖风景区。哪个方案好还请市民多提意见。
地铁环线设有2条过长江隧道、1条过汉江隧道,建设难度、投资额预计将是各条线路中最高的。
10条地铁隧道穿越长江
武汉目前已建成7座长江大桥,1座在建,3座待开工。按本次规划,武汉未来将有10条地铁隧道穿越长江,地铁过江隧道的数量几乎与长江大桥相当。
目前,武汉已建成的地铁过长江线路只有1条,即去年开通的地铁2号线。在建过江线路1条,即4号线二期,预计2014年底通车。拟开建2条,即7号线、8号线。未来规划的过江地铁隧道还有6条,分别是:12号环线地铁的2条过长江隧道;13号线,金银湖至左岭;15号线,武汉火车站至阳逻北;16号线,径河至龙泉山;17号线,径河至豹澥。
14号线将为轻轨1号线分流
在本次规划中,还有一些线路属于加密线路,可以为其它线路分流。最典型的属14号线,走向几乎与武汉轻轨1号线平行,线间距也不大。
规划专家介绍,1号线因为规划、建设得比较早,采用的是高架形式。受用地限制,其车站不可能建得很长,因而采用的是4B编组形式,也就是说列车只有4节车厢,能容纳的乘客远比地铁2号线(6节车厢)少。目前,1号线每天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已经十分拥挤。随着武汉地铁轨道不断延伸、换乘客流增多,1号线的客流量还将增加。因此,有必要规划一条平行线路为其分流。
14号线起于东西湖走马岭,止于江岸后湖,全长43公里,设站32座。
轨道线网密度比肩北上广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由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牵头,法国赛思达(SYSTRA)、香港弘达(MVA)两家国际知名交通规划机构以及铁四院等国内相关单位共同参与。2013年10月将召开全国专家评审会,11月-12月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批。
新规划实施后,武汉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而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也可达60%。三环以内轨道线网密度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市民平均每步行800米就可见到一个地铁站。该密度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新编制的轨道线网密度指标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