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24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RSS订阅 English

技术亮点

京沪高铁全线铺通 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率:3723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字号:T|T

开工:2008年4月 铺通:2010年11月

建成:2011年国庆左右 全程时间:4小时

11月15日上午9点16分,安徽蚌埠南站,随着最后一根钢轨的扣件螺栓被拧紧,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这标志着以线下工程和铺轨为主的站前工程全部结束,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以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和站房建设为主的站后工程施工,展开全线联调联试。据铁道部透露,京沪高铁初步确定将于2011年国庆左右建成,并将服务于2012年春运。

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 无砟轨道占全线98.5%,确保旅客更舒适

钢轨刚刚铺下,中铁十二局工人王磊磊就和同事开着一辆轨道检测车上轨作业。价值150万的轨道检测车由6个精确定位仪与一台电脑组成,定位仪将双轨轻轻卡住,车子往前移动,电脑就会自动显示落轨误差、轨间距误差、边坡误差等几组数据。

为满足高速度、高品质的运输需求,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铺设了40万块轨道板代替石子与枕木,使无砟轨道的总长度达1298公里,占全线里程的98.5%。轨道则由2636对500米长的钢轨无缝焊接而成。

“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 中铁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京沪高铁副指挥长郭志勇介绍,在汲取京津城际高铁、武广高铁等既有高铁线路的建设经验基础上,京沪高铁的线下工程技术又有了新飞跃。比如,最大程度取消钢轨接头提高行车的平稳性;把轨道板横向挡块由矩形创新为圆端形,可使行车阻力降低10%;首次在高速铁路设计中采取了设置高架桥阻尼器技术、阻尼钢轨、无砟轨道吸声板等组成的综合减振降噪技术,确保旅客能更舒适。

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 诞生世界首座六线高速铁路大桥,中国桥梁用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京沪高铁沿线道路和水网密集,电力通信线路与地下管线纵横,全线有70处跨越省级以上公路干线,59处与既有铁路交叉,26处跨越通航河流,因此不得不采用“以桥代路”的模式,桥梁工程约占全线的80%,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丹阳至昆山特大桥等一系列世界级桥梁工程应运而生。

全长9.273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高速铁路大桥,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全线技术含量最高的控制性工程。其混凝土总方量是南京长江一、二、三桥的总和;桥梁钢耗材8.4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两倍;其长度相当于两座南京长江大桥加上一座武汉长江大桥,体量、荷载、跨度、速度均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桥梁之最。

“没有科技创新的意识与实践,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京沪高铁,不可能有京沪高铁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中铁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京沪高铁指挥长王玉泽说。

总投资规模超过2209亿元的京沪高铁,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钢材为例,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使用的桥梁钢对强度、韧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当时国内锰铌钢达不到建设要求。为此,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中铁大桥局集团联合研发了Q420QE级新型钢。这种钢具有高强度、超高韧性、低温韧性、焊接性能优异、耐大气腐蚀等显著优势,使中国桥梁用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新一代动车组运行时速380公里 单向客运每年8000万人,每年新增货运6000万吨

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开工,共设24个车站,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的66个县、11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沿线地区人口占全国1/4,GDP占全国40%,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

“京沪高铁连接了环渤海、长三角两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不仅将大大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将使既有线释放巨大的货运空间。”中国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纪嘉伦教授介绍。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将运行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届时上海到北京的火车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0小时缩短为4小时。输送能力为单向每年8000万人次,将是目前京沪线年旅客运力的两倍以上。
由于京沪高铁分担了客运任务,老京沪铁路的单向货运能力有望达到每年1.3亿吨,比目前增加6000万吨,货运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友情支持

《中国轨道交通》杂志

本期调查

  策划内容:
 
  非常好
  一般
 
  反馈意见:
 
 

策划团队

中国轨道交通网专题策划组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