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记者:
点击率:6132
发布时间:2010-08-13
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上侧下岛式两层换乘车站,总建筑面积19937平方米,是沈阳地铁的标志性工程,工程造价1.652亿元。中铁隧道二处建设者自2006年4月进场以来,紧紧依靠科技,凝聚群体智慧,成功解除重大工程风险217个。项目连续6次获业主季度综合评比第一名,1次荣获沈阳安全监督站“优良施工现场”表彰,荣获中铁隧道集团和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先进集体,被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评为风险管控与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获得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完成技术论文4篇,QC成果获集团一等奖、国家三等奖……
这一连串的荣誉背后,是全体建设者辛勤的汗水,是新时代建设者运用科技、攻坚克险的真实写照!
摸透详情 熟悉环境
二处有关负责人到现场后,第一件事就是熟悉工程的结构,对所有细节和节点都不放过。
这个项目的周边环境复杂:建筑林立,场地范围管网密布,地面交通繁忙。至2009年底,已协调解除管线及周边建筑物风险源189个,有力保证了施工生产。
青年大街站设计为上侧下岛的一、二号线换乘车站,十字交叉,三层换乘;其中一号线在下、为岛式站台,二号线在上、为侧式站台,并设4个出入口、4个风道、4个换乘通道、7个疏散通道,布局复杂。一号线车站为211米的双层岛式车站,采用CRD工法与PBA逆作等多种工法施工;二号线车站为141.2米的双层侧式车,采用PBA整体逆作。
这样一来,要求结构受力转换频繁,工艺质量高。同时,也对现场管控提出新的挑战。上侧下岛车站施工中PBA工法为两层四跨四连拱结构,最多时有8个导洞;CRD工法为单层三跨三连拱结构,分9块分步开挖。高峰时,共有32个作业面,521名作业人员同时作业,通过加强管控,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了施工现场忙而不乱,繁而不杂。
科学论证 有效防控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二处迅速建立档案,坚持风险动态管理。将32个二级风险提高一级风险进行管理,提高防控级别;按风险等级,分门别类建立风险档案,并制作成展板上墙。2009年共更新风险档案及清单12次,做到“帐物”相符。在成立防控组织后,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防火、防洪、防冻、防坍塌等安全应急演练12次,参加演练达600余人次,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类制度23个,完善安全风险考核机制。
防控方案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立求做到权威,确保万无一失。组织会前技术方案讨论会,重点对重大风险防控重点、主要措施、施作过程、技术监督、物资需要、设备配备等进行审核把关,8次组织国内知名专家122人次,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精耕细作 科学防控
风险预警,也是凭借科技的支撑。项目部依据月施工计划,对照风险档案和危险源清单,列出本月重点防控的重大风险源,实现数控化管理。一旦辩识出重大风险源,迅速启动风险防控预案,3年来先后组织各类超前探测20余次,探明重大危险源5个。制作《今日我值班》等标牌62块,悬挂在施工现场、井口、出入口等醒目位置,使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对现场风险防控胸有成竹。
如何让工程做到同行敬慕?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施工人员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操作技巧。项目部始终不忘强化专项培训,给工人充电,增强防控能力。组织围护桩施工、防水作业、明挖基坑开挖等专项培训班26期,培训1200多人次;制作施工操作规程、作业方法、安全生产质量手册发放到位每位员工。
工程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提高质量。经过专家会多次论证,将原设计车站结构平面布置、施工方法优化,即一号车站增加1个施工竖井及施工通道,调整其余3个施工竖井平面位置,车站主体土方开挖由半逆作优化为全逆作施工等,既方便了场地布置和工程施工,又节约成本和缩短。
青年大街站多次下穿50年代砖砌污水管渠,管渠内水量大且年久失修。项目部加强超前预警、预探,对距污水管前后6米进行超前探测,一发现异常情况,就提前采取措施。车站为双层三联拱、单层三联拱、双层双联结构形式,采用PBA、CRD两种工法施工,既有工法转换,又有断面变换,工艺异常复杂,工序转换频繁。项目部将工序转换和工序衔接成为施工组织的重头戏,提前储备好各类生产要素,缩短或减少工序转换适应时间,实现零转换、零衔接,确保一号线车站主体2009年6月30日顺利完成!
PBA工法车站桩、柱、梁施工是车站的关键技术,二处对施工顺序,时间点结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加快车站大跨扣拱速施工步伐,加强桩、柱、梁施工过程中体系受力转换及平衡控制,确保车站结构稳定,安全顺利完成车站515根桩、柱、梁的施工,成功解除车站桩柱梁施工及复杂结构关系风险。截至目前,共解除一级风险源109个、二级风险源42个、三级风险源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