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转到新站 RSS订阅 English
中国轨道交通网
热门关键字:轨道交通中国轨道轻轨
您现在的位置是: 跳过导航链接中国轨道交通网 > 访谈会堂 > 详细

如建台湾海峡隧道 前期准备工作至少20年

专访中科院院士孙钧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admin 点击率:3812 发布时间:2010-03-16

成都国际隧道工程动态报告会参会专家、中科院院士孙钧

      我国现在的隧道工程水平如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提高隧道的抗震、防灾能力?昨日下午,本报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2009年成都国际隧道工程动态报告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教授。孙院士认为,我们与发达国家在隧道工程上的差距不在技术,主要在监控管理上。而要提高隧道的抗震能力,关键是要修好隧道的洞口。

         如建台湾海峡隧道前期准备工作至少20年

   “明年我们还要在福建召开研讨会,这个(海峡隧道)工程即使定下来,单是前期准备工作就得20到30年。”

   孙钧教授是为了今日举行的2009年成都国际隧道工程动态报告会而来的。报告会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承办,国际隧道协会主席马丁·耐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王梦恕、孙钧、钱七虎、卢耀如、梁文灏、冯叔瑜、汪旭光等7名院士,以及中外知名专家将就隧道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进行交流。

      作为一个岩土与地下结构学科知名专家,孙院士对台湾海峡隧道的建设充满了期待。

   “我多次参与了台湾海峡隧道建设可行性的研讨会。”孙院士说,在两岸直航后没几天,他和中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立即到台湾,两岸专家学者坐在一起召开了台湾海峡隧道的研讨会。“台湾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带,要修海峡隧道,在技术上都有很多考验。”孙院士说,台湾海峡隧道最合适的线路就是厦门-台中,但是这条线群处在地震多发带上,只得避开。

         隧道抗震设计关键在隧道口的结构

      如何确保隧道在地震中的安全呢?“其实,与地面相比,地震对隧道的波及要小得多,地震中最容易受到波及的就是洞口。”

      孙院士说,去年汶川地震时,隧道受损最严重、最明显的地方多数都在隧道口。“隧道洞口要抗震还是要靠结构。”孙院士提出了两套解决办法,第一是加大隧道口的结构刚度,把洞口做厚,提高洞口的抗震度。另外还可增加隧道洞口的柔度,让洞口受到地震波及时,只是变形,而不会出现坍塌。

      但是,现在隧道的抗震还远不如桥梁的抗震,“当然这个问题现在也逐步开始受到重视了。在隧道施工防灾方面主要是地质问题,这方面20年前不敢说,现在我们敢说,我们已能进行超前预报,并能成功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孙院士说,隧道施工的成败主要在地质,这在我国已不是问题,这也能减少隧道在遭遇地震时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

      隧道工程建设与国际上的差距在管理

      “我国是隧道大国,现在正在向隧道工程强国迈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隧道工程最大的差距不在技术,而是管理。”

       孙钧说,隧道的运用现在已涉及到各个领域,有城市地铁、水底隧道、地下厂房、人防民房工程等方方面面,从数量上讲,我国的隧道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国很多技术在国际上都属于先进。”

    “比如隧道里面发生火灾怎么办?这方面的管理、监控我国就比发达国家差很多。”孙院士说,城市里面的隧道装修用的材料很多都易燃,一旦在隧道里车辆起火发生火情,隧道的装修材料就很容易着火。“这个不是只靠几个灭火器就能解决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控制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就能很快将火情控制住。”在隧道防火、防灾方面,我国的隧道控制系统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就差距明显,“发达国家的控制系统就很先进,隧道内的横通道、逃生通道都有,这样即使在隧道发生事故,也能很快逃生,减少伤亡。”

       在隧道建设施工时候,经常穿越高楼、城市管网、文物建筑等建筑设施,如果不小心就可能破坏地下管网,或者动摇了大厦的根基,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在隧道施工时,经常使用德国的盾构隧道掘进机,而盾构在施工时还有一个监控软件,以监控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管网等设施。”孙院士说,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购买德国的盾构隧道掘进机时,还必须购买他们的这套软件,否则就无法监控、管理施工。

      同时,隧道内的交通监控管理、通风情况监控管理等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存在极大的差距。孙院士认为,只要我们在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再在隧道施工监控管理方面提高水平,就距离隧道工程建设强国不远了。

      记者姚长寿摄影杨涛

        孙钧,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生于苏州。1949年5月自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1954~1956随苏联桥梁专家И·Д·斯尼特柯教授学习并担任专家技术口译,修毕副博士学位课程并写作论文。1980~1981年赴美国留学,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访问教授。1991年经选任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

  孙钧是国内外岩土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他在岩土流变力学、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子学科方面有深厚学术造诣。他是国内外最早创建“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分支的主要奠基人。



责任编辑:weiyun

Tel:021-51603532 0571-87162381(会员)021-51603528(会议)021- 51603533 51603599(销售) Fax:021-51603552
CopyRight© 2009—2020  www.rail-transit.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中国轨道交通网
沪ICP备10006779号